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518國際博物館日 防疫新生活讀起來、逛起來

2020/05/18 05:30

奇美博物館展示館藏日本兵器讓人大為驚奇。(翻攝自奇美版「博物館好吃驚」影片)

記者凌美雪、陳昱勳/專題報導

迎接518博物館日,博物館小編再度大串聯。(翻攝自臉書)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發展,國內各大博物館開始串聯行銷,吸引國人放心到博物館「防疫參觀」;適逢台北國際書展因應防疫改線上舉辦,同時推出「走讀台灣博物館」專區。夏天逼近,天氣愈發炎熱,逛遊博物館正是好時機。

人權館首度推出綠島紀念園區720度線上環景功能,透過網路回到記憶現場。(翻攝自網路)

從保持社交距離到大團結 博物館小編串聯大驚奇

因應疫情,國內博物館小編團結大串聯。(翻攝自「洗手會」影片)

有一種「冷」,就是當博物館小編驚覺展場都沒人。但小編的心還是熱的!而且熱情四處傳播,到處交流,不「握手」,而是互相交換怎麼「洗手」。

故宮南院防疫創意影片由南院吉祥物示範保持社交距離。(翻攝自「洗手會」影片)

自武漢肺炎爆發以來,國內各博物館都面臨觀眾變少的困境,線上交流成為與民眾保持溫度的重要管道。同時,各博物館的臉書小編也開始思考透過館際串聯炒熱話題的可能性,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向各館提出邀請,共有10個館舍響應。由於奇美小編在此之前拍了一支宣導防疫的「幻影洗手舞」影片,獲民眾喜愛與迴響,於是,博物館小編大串聯便以防疫與洗手舞為主題,博物館「洗手會」各館拍好影片之後,交奇美小編剪輯製作,再由各館同步發表。

隨著全球進入疫情高峰,英國約克郡博物館(Yorkshire Museum)在Twitter發起 #CURATORBATTLE挑戰,向各博物館尋求最毛骨悚然或獵奇的藏品。再度啟發台灣各博物館小編創意,第2波串聯即由各館找出館內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展品,比如奇美博物館就選擇兵器廳中最具話題性的日本武士鎧甲為影片主題,再度讓人驚奇連連,「博物館好吃驚」也成第2波串聯裡獲最多分享的一篇。

20館聯合行銷博物館平權 抽獎送300份紀念品

為迎接518博物館日,原只有10家博物館小編串連的行動,擴大至20館,各館小編們來自不同背景、文化、根源以及族群,配合今年主題「博物館平權:多元與共融」,期待博物館也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串連活動以線上推廣方式,在臉書開啟活動專頁,自5月13日開始,1天1館介紹博物館具有平權、多元代表性的展品,並邀請民眾留言分享,再舉辦抽獎活動。

雖是線上推廣,目標還是吸引民眾回到博物館展場,因此,抽獎設計藏著讓人得去一下博物館的誘因,因為參加抽獎的重要條件,是於「討論區」指定置頂貼文下方留言「最近一次」逛博物館的照片,並寫明:「這是我去過的□□館,下次準備來去☆☆館,想去看__」,即可得到抽獎資格。抽獎活動至5月27日結束,將於5月28日抽出中獎名單,公告於各館粉專。

據統計,20館以各館代表性紀念品列出的獎品總數超過300組,且各具特色,比如樹火紙博物館提出生肖筆記本;奇美博物館有造型磁鐵及動物樂團或兵團L夾;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有Q版歷史場景手繪涼感巾;故宮南院則有欽定一甲第一名筆袋;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有陶偶環保提袋,還有環保玻璃吸管(附刷具);十三行博物館提供狩獵文具組;蘭陽博物館是觀音隧道貫通石+地質特展紙膠帶組;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則是天染工坊口罩套等。

走~讀博物館 文化部7館聯展線上3D閱覽不設限

2020台北國際書展集結文化部所屬的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台灣文學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等,7個博物館舍推出「走~讀博物館」聯展,藉展示出版品與博物館產生連結,且以線上3D呈現。

民眾進入展區網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7個博物館圖案,透過點選可連接至各館網站,得知當期展覽與活動訊息,進入展區後,還有各館舍地理位置、歷史沿革等介紹,也可透過點選架上書籍,得知出版物基本介紹及連結購買網站,如台博館近期甫推出的《神手奇畫:陳奇祿院士民族學標本圖繪》;以十九世紀中葉台灣為背景、由台史博出版的《新港少女李樂》漫畫等。

民眾也能在線上觀賞史前館介紹卑南遺址影音;傳藝中心則提供由台灣國樂團、國光劇團錄製CD、DVD及相關書籍內容;人權館特別將展場設置一座白色籠子,搭配飛鳥裝飾象徵飛向自由,籠內則吊著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家書、遺書、日記複製品,感受那段壓抑與噤聲的年代。

疫情催生 綠島、史博推線上展示新主題

因應防疫,國家人權博物館首度推出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720度線上環景;國立歷史博物館則透過「史博藝術家日」,藉由專題網站介紹藝術家生平、貢獻與重要作品。

1951年5月17日,是第一批大規模政治受難者抵達綠島的日子,2018年5月17日,國家人權博物館於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揭牌,象徵當代社會面對人權侵害歷史的決心,因此選在揭牌日首度推出720度線上環景服務,帶領民眾數位登島、重訪記憶現場。

人權館表示,2018至2020年啟動白色恐怖綠島及景美紀念園區建築物3D掃描計畫,運用雷射掃描、空拍攝影等技術,民眾只需藉由電腦網頁或手機即可瀏覽,搭配語音導覽,即可觀賞到「新生訓導處時期全區模型展示」、「第三大隊復原空間展示」及「克難房、福利社遺跡」等處,身歷其境記憶現場。此外,史博館今年首度推出「史博藝術家日」,依照館內典藏超過百件作品的藝術家並依其生日設定為該藝術家日,自4月起分別介紹金勤伯、張大千、郎靜山、魏清德、溥心畬等5位前輩藝術家,藉此紀念對台灣藝術及文化貢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