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親子衝突 停看聽

2019/06/23 05:30

圖/陳佳蕙

別人家發生親子衝突時,想雞婆插手?且慢,看看別人的處理方法吧……

圖/陳佳蕙

〈對家長多體諒〉說不定有隱情 外人別插手

文/小草(台中市)

我對待孩子的態度大都非常溫柔有耐心,偶爾一次因為過於忙碌或身體不適而失去耐心,旁人也許會誤以為我是個沒有智慧的母親。我為孩子所付出的一切,外人沒有看見,不了解來龍去脈怎能輕易插手呢!

所以,我也學會了將心比心,當在外面看到親子衝突時,我選擇安靜,如此的態度不等於冷漠,而是多了尊重和體諒。多年前在日本旅遊,看到兩次一樣的情景,大約兩歲的小男孩賴皮趴在地上被母親像拖把一樣拖行兩三步,大概可以猜得到母親是不輕易跟孩子妥協的,沒有造成什麼大礙,沒有人會出面制止。

一天,在餐廳用餐,兩個小學四、五年級的兄弟坐到我隔壁桌,兩人爭吵搶著要使用平版電腦,家長完全不理會孩子的衝突。孩子爭吵的聲量越來越大,我轉頭定睛看著他們幾秒鐘,直到他們轉頭看我,藉此提醒他們已經打擾到別人了。

提點別人的口吻,不要以高高在上的角度去指責和教導,可以用溫柔體貼和幽默的話語化解,並徵求對方的許可,再進一步協調。

〈只怕愈管愈亂〉無立即危險 別貿然介入

文/小昭(彰化縣)

兒子幼兒園時,曾與好友一家逛玩具反斗城。結果朋友的幼子在店內流連忘返,逛很久都不思離開,吵嚷著買新玩具。好友拒絕,他立即哭鬧不止,在地上翻滾耍賴,場面一發不可收拾。原想幫忙緩和這種尷尬情形,卻遭他們眼神制止。

之後他跟我解釋,他們有不同的招數來對付兒子的無理索求。危機處理的各種方法正在實驗中,外人如果插手,會擾亂他們規範的建立。

在公共場所中,有時候會看到,父母對小孩疾言厲色,毫不留情地指責錯誤或疏失,只要對方父母沒有逾矩的肢體管教,我絕對遵守不干涉原則。除非聞到危險的氣息,就會另當別論。

身為陌生人,也不是教育專家,不了解對方爸媽的原則與要求,或孩子本身的生活背景、個性,僅憑自身育兒經驗就貿然插手介入管教,怕只是破壞父母的威信或教育方法。親子衝突,也是一種磨合的契機,透過爭吵,希冀達到溝通的目的。

能夠通過孩子加諸你的難題,親子關係應該可以更成長,更加了解彼此的堅持與感受。

〈掉進孩子陷阱〉小心見義勇為 成了反效果

文/魯可(桃園市)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常是人的本性,尤其看見孩子在公共場所被父母嚴懲時,不顧一切仗義執言解救當時受苦受難的小孩,並當眾指責為人父母不當管教時,你以為伸張正義的當下,有時卻可能誤入孩子的陷阱而不知!

賴在地上大哭大鬧是很多孩童威脅父母常用的手段,有時碰到不受威脅的父母時,一場激烈的親子衝突就會在公共場所上演。而當你目睹孩子哭泣的一幕,必定想拯救那個飽受父母懲罰的可憐小孩;但是接下來舉動正確與否,常常會讓你掉進孩子的陷阱,甚至也會讓這孩子扮豬吃老虎的戲碼一再重演。

當父母過度管教時,適時勸阻是必要的,這可以平息父母失控的情緒,也可以避免父母失手的悲劇;但千萬別當面斥責父母,因為父母為顧及顏面,常會選擇更重的處罰,再來孩子也知道他的詭計成功;在父母親情緒稍見和緩之後,仔細了解整個親子衝突事件的來龍去脈,再來妥善處理與建議,相信最後一定會有個圓滿結局。

〈仗義不直言了〉出言規勸 反被嗆

文/陳香君 (台中市)

曾經我因為外出用餐,看不慣別桌媽媽餵幼兒吃飯,幼兒吃飯慢,而且食物從嘴巴漏出來,媽媽氣急敗壞打了他耳光,孩子也嚎啕大哭,我馬上和顏悅色跟這位媽媽說:「妳不要打他啊!因為他還小,也還不懂,所以吃東西難免會把菜肴掉到地上,多練習,就能吃得很好!」

不料,這位太太瞪大眼睛,面露兇狠的表情跟我說:「這位小姐,妳未免管太多事情了,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會管,不用妳雞婆,也不用妳干涉。」這時候,我啞口無言,沒錯,這不是我的孩子,我是不應該管這麼多的,但是如果這是我的孩子,這麼可愛的孩子,我也捨不得打。

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碰到別人的教養方式不同,或是親子衝突的時候,我沒有辦法再像以前馬上仗義直言,因為那個媽媽說得也沒錯,她的孩子,自己會教,如果真的造成暴力行為,或者是很嚴重的傷害,我想我還是會選擇先報警,請警察來協助,維護孩子的安全吧!

〈觀察情緒控管〉找到keyman 了解關

文/晴子(新北市)

在外面遇到親子衝突時,我會從旁觀察或了解原因,在不了解前因後果,或未與對方相處過的情況下,貿然出手幫忙化解,即使出於善意也可能不適當,所以觀察小孩、父母是否能控制自我情緒便成為我觀察的重點。

先不探討衝突原因,如果父母失去控制對孩子大吼怒罵,甚至動用肢體時,那就是需要旁觀者給予關心的時候。

然而非親非故或是沒有任何立場,只憑一股熱心可能於事無補,還會被認為多管閒事,因此我覺得請那個空間有管理權責的人去了解或關心,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項,例如:店員、服務台人員、警衛、志工或導覽人員等,也許不一定能給予立即的幫助,但旁人的關心了解,就有機會讓失控的父母暫停冷靜。

幫或不幫都考驗著當下的智慧,就算幫忙也不一定需要自己投入攪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如果情節嚴重,請較有立場或權責的人去關心或通報相關單位,處理程序上會更正確專業,必要的話,有相關單位的追蹤關懷,才是更長久的幫忙。

〈不如靜觀其變〉草莓蛋糕之戰 畫下句點

文/容恬(台北市)

週末下午,我與朋友相約在咖啡館喝下午茶,店內舒適的裝潢及美味的糕點,讓這場聚會更加愜意。突然間,一陣刺耳的吵鬧聲打破了這份美好的平衡。

一個孩子為了櫃內的草莓蛋糕與媽媽爭執,但媽媽不買。一開始,媽媽耐著性子講道理,不料,孩子的脾氣反而越來越大,開始加入刺耳的尖叫聲,漸漸的,媽媽也開始不計形象地在公共場合破口大罵,惹得咖啡廳內的客人紛紛轉頭看向這場鬧劇。

心中盤算著要不要出手制止這場看似沒有盡頭的爭執。就在我下定決心,準備衝鋒陷陣時,一位坐在不遠處的小姐突然站起來走向收銀台,向店員要求結帳並買下那最後一塊草莓蛋糕,平淡的語氣,讓交戰中的親子絲毫沒有發現到挑起戰爭的起源已默默被買走。等注意到時,那位小姐已踏著堅定的步伐走出咖啡廳,留下傻眼的那對親子,以及用感激眼神目送她離開的客人。

在公共場合遇到親子衝突,總讓人躊躇是否要加以介入,有時比起伸出援手,不如靜觀其變,事情可能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畫下句點。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