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老少共處樂更多 歐洲推廣

2019/03/12 06:00

圖/rabbit44

文/駐歐特約記者胡蕙寧

圖/rabbit44

高齡化現象在所有先進社會都已是現實的趨勢,怎樣讓高齡族在年高體弱後,依然享有生活樂趣,是歐洲各國近年來努力的目標。在歐陸德、荷、法等國試行「老少共處樂更多」奏效後,這股旋風也終於吹進英國。

過去荷蘭就出現讓大學生以陪伴老人為條件,免費入住老人院,德國則用「低租換工」鼓勵大學生登記安養院的房間。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也推出25歲以下年輕人的優惠住房,低價租屋位於老人院內,每週須挪出3至5小時擔任陪伴、演奏或廚房等工作。

因為年輕人出遠門工作的機率比以往高,小家庭即使有孩子,也大多沒法三代住附近,高齡化下,各國的獨居老人或是老人院的老人越來越多。在大孩子試行不錯後,年齡逐漸下探,開始讓幼兒跟老人相處,結果效果奇佳,各國於是紛紛跟進,本世紀以來更加普及。

〈寓教於樂〉老小共處 有益身心

德國有研究顯示,老年人的社交生活會隨著喪失伴侶、體力下降跟健康問題上升而越來越少,不但讓獨居老人出門是個問題,在老人院要引他們出房間都有困難。

不少家庭不讓老人家進養老院的理由之一,就是院方只給老人吃穿的基本需求,卻照顧不到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如何讓老後的生活仍享有一定的精神品質,歐盟地方社區跟養老院都已用專案處理。

讓社會裡年齡兩個極端的族群共處就是其中之一,在老小互相學習又共同成長的過程中,雙方都可能被激發出活力、創造力跟對生活的積極性。不只是老人群覺得自己有用增加成就感,幼童在這些相處中也學會怎麼尊重跟照顧高齡、弱勢或病患,因為深入接觸有助了解,進而更能掌握不同對象與症狀的特殊需求。

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可培養下一代更具同理心跟同情心,希望他們的未來可以更善解人意、接受社會中不同者的差異,而更願意助人。

〈德國怎麼做〉幼兒探訪養老院 老小交朋友

德國一些養老院已開啟了與幼兒園間的正式合作關係,定期讓老小們接觸交流。孩童的活力讓老人單調的生活更添色彩,每到跟小朋友相聚的這天,通常一大早就可以感受到老人家的興奮。幼童來訪每次都有個主題,也許是一起共餐、做糕餅、畫畫、猜謎、遊戲或是歌唱表演,讓整個院裡充滿活跳跳的熱力。

在以上這些有專人引導或在旁看護的節目中,可以看見老人以一生的經歷輔導小小孩,一邊說點小故事或是笑話,一邊跟孩子操作同樂。像是做蛋糕什麼時候要加奶油跟牛奶、麵粉要怎麼揉會更均勻、猜謎語有什麼訣竅……一起畫圖時,孩子會幫老人家拿顏料之外,還會指點「該怎麼畫才對」。

有些孩子交上了老人院裡真正的「老朋友」,甚至交流方案結束後,都還吵著要爸媽帶他們回去探訪老人家。

德國媒體多次訪問這些老少共處方案的受益者,獲得的多是正面回響。老少共處過程中與之後的快樂、正能有目共睹。推動者希望這類方案可以繼續,以化解因年代、種族等隔閡所帶來的誤解,更促進社會中各年齡階層間的互重與和睦。

〈英國怎麼做〉電視實境秀 老小都改變

英國的電視節目反映現實的速度相當快,再度推出的「4歲兒入老人院」紀錄片就是鐵證之一。

該節目將幼兒園直接放進諾丁罕的一家拉爾克丘村(Lark Hill Village)老人院中,這是全英國最大的老人之家,共有年屆60~120歲之間超過420名住戶。在10週的專案中,動員了家長、孩童、學校、社區義工等一起投入拍攝,搭配專家全程解說,希望藉此提出科學實證來改變全英國老人院未來的運作模式。

節目中結合了至少三代人涉入,參與者在身體、社交、記憶力跟情緒上,都因此產生了相當大的正面變化。像是一位從來不吃青菜的老太太,為了給小朋友示範什麼是健康飲食,居然張口大吃起青花菜,胃口還越來越好。一位向來坐著不動的老先生,變得愛動起來,還宣布他「到死那天都會記得這群可愛的孩子」。老少之間的互動溫馨感人,讓電視前的觀眾頻找紙巾擦淚。過程中詼諧的對話讓觀眾又笑又哭。

小朋友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在跟老人相處後都有變化,一位小男孩開始會主動幫媽媽做家事,甚至幫忙以前只會互相吵架的妹妹。另一位母親說她的孩子以前放學回家只管打電玩,參加後居然願意放下電玩離開房間,多花時間跟家人相處。對於這樣的結果,家長都很滿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