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運動員的膝關節絕症 如此殘酷的存在

2023/08/03 22:55

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葉文凌教授(左)。(資料照,記者王元鴻攝)

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 葉文凌教授

運動員的十字韌帶受傷是大家耳熟能詳之事,尤其是前十字韌帶受傷,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後十字韌帶受傷呢?知名度稍差,因為運動員較少接觸。受傷者多半是市井小民,尤其是廣大的機車族,因此鮮為人知。以現今台灣的微創手術技術,此種十字韌帶受傷治療不是問題,預後相當良好。但是有一個"灰犀牛",卻是大家十分容易忽略的,就是"膝關節脫臼",後果悲慘。簡單的說,就是前十字韌帶斷裂和後十字韌帶斷裂,兩者一起發生,並有不等程度的側副韌帶傷害。"膝關節脫臼"是運動員的絕症,絕非單純十字韌帶斷裂般的簡單。

八月二日南美解放者盃比賽,巴西佛來明斯隊,前巴西國腳,皇馬球員"馬塞羅"Marcelo,在過人時,一腳踩在對方球員鏟球動作中,懸空的小腿上。只見受傷者的膝關節變形,不旦反折,而且左右扭曲。受傷者是小阿廷人隊的桑其士,瞬間倒地,乎天搶地不已,雖然馬塞羅得到一張紅牌,但桑其士呢?當然一定立刻抬出場,那麼以後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就是"沒有以後"。

"膝關節脫臼",依受傷能量,可以分為"低能量膝脫臼"和"高能量膝脫臼"。依據結構受損部位及型態分析可以分為五種型態。但前四種主要指各種韌帶傷害型態的組合。常常合併神經和血管的傷害,而韌帶傷害,尤其是中軸線上的前十字韌帶斷裂和後十字韌帶斷裂更是主要致殘因素。治療上有兩個根本問題,第一是受傷能量遠大於單純的十字韌帶斷裂,因此,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發炎反應及後續的併發症。第二是"生物力學的不可逆",不論是前十字韌帶或是後十字韌帶的重建手術,其實都距離真正的韌帶結構,乃至韌帶生物力學有一段遙遠距離。尤其是後十字韌帶重建工作,更是充滿挑戰。距離恢復正常的"瞬時旋轉中心",仍然是毫無把握,而側副韌帶和關節囊的修補或重建,更是想像多於實際情況。

因此,膝關節脫臼的手術治療,絕對是優於不手術治療,但是頂多只是達成一個"不痛""有功能"的膝關節。上焉者,可以跑步加輕微運動。中焉者,偶爾還是覺得有點不適,需要葯物。下焉者,疼痛、積水、卡卡的、乃至舉步為艱,都是與子同行的存在。至於十年後,在筆者近三十年,四百多例的病例中,五十歲以上幾乎全走到嚴重關節炎。只有年輕人,執行前十字韌帶重建和"雙股後十字韌帶重建"的狀況,才能得到較佳表現結果。但是回到第一級運動場上,基本上是緣木求魚。

馬塞羅雖無意,但桑其士的膝關節脫臼是運動員的絕症,只能永遠退出運動場,不會有第二種結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