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國新聞擴張 強化宣傳力度

2010/02/17 06:00

記者蘇永耀/專題報導

北京方面近年對台灣喊話,要進行新聞交流;也出現台商併購台灣的媒體。其實,中國正加強對外宣傳力度的整體佈局,其主要目的是為擴大影響力,而非真正的開放市場或接受新聞自由。

引進外資 並非開放媒體市場

陸委會最新情勢評估也認為,近來北京當局雖允許外資進入文化產業,但其僅希望能引進外資投資大陸媒體產業,而非開放媒體市場。另外,中國雖積極大規模對外宣傳,但在宣傳技術及內容上,仍有待提升與改善。

在中國擴大對外宣傳具體做法上,包括運用經濟槓桿,成立基金引進外資。如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於去年八月成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hina Media Capital,CMC)的私募股權基金,藉以投資中國及國際的媒體和娛樂產業。

中國官方也開始嘗試對政治敏感度相對低的「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讓其轉型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

宣稱保障外媒 卻爆谷歌事件

中國並在去年十月舉辦「世界媒體峰會」,新華社、新聞集團、美聯社、路透、俄塔社、共同社、英國廣播公司、時代華納特納廣播集團和Google等媒體參加。北京宣稱將保障權益,但不久即傳出Google將退出中國。

再者,便是成立「中國國際電視台」,製播所謂中國觀點的國際新聞。這個由新華社成立的衛星電視頻道,已於一月推出英語新聞;播出地區首先集中在亞太地區。該頻道定位「全新聞」,廿四小時滾動方式播出中國觀點的全球新聞,並號稱將成為「中國的CNN」。

另外,中國透過建立或併購海外媒體,強化對外宣傳;例如由中美兩地投資人成立的「五洲電視集團」,主要介紹中國歷史、地理、社會、文化與經濟。中資背景的「西京集團」則併購有財務危機的「普羅派樂衛星電視台」(Propeller),計畫在歐洲製播宣傳中國文化的節目。

建立形象 大買國際媒體廣告

還有最新的途徑,便是購買國際媒體廣告,建立中國正面形象。例如近來中國製產品頻遭歐美以反傾銷為由課以高關稅,中國商務部砸重金,從去年十二月起,在全球主流媒體連播六週試圖澄清。

整體而言,北京正利用歐美各國媒體業因經濟衰退,與網路衝擊傳統廣告及訂閱模式之際,以廣大市場吸引國際媒體與大陸企業合作,除獲高新技術及管理知識,並以優渥資金促使國外媒體為中國進行國際宣傳。

官方把持 宣傳無法達到公信

這種做法看似在全球擴大新聞影響,以軟實力改善國際形象。但中式媒體對外宣傳最大問題,是不具獨立性,以致報導常無法昭公信。加上媒體產權多為官方所有,等於是由中國政府牢牢控制整體發言尺度與方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政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