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會談不歡而散 拜登將持續對中強硬路線
美中高層會談十九日落幕,中國外長王毅與中共中央外委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直接離開飯店,未對記者發言。(法新社)
分析家:兩國熱點議題 誤判和爆發衝突可能性增加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針對美中高官在安克拉治會談上從會前開場白互嗆到會後聲明,分析家多認為,雙方態度強硬,顯示美中關係惡化幾乎已是必然,美國總統拜登將被迫延續前朝川普政府的對中強硬路線,美中兩國可能會在熱點議題上增加誤判及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美中關係惡化 幾乎已是必然
紐約時報分析認為,阿拉斯加會談凸顯兩國之間的不信任感加深,對多項議題立場分歧;如今華府對中國逐漸改觀,北京也不再視美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國際影響力,對付中國的力量逐漸減弱,使其更有自信在香港、新疆、領土主權和台灣等問題上,明目張膽地追求自己的目標;中國更強勢的外交姿態,可能導致兩國關係緊張。
華爾街日報指出,雙方對立嚴重,將更難築起「護欄」防止緊張關係繼續惡化;外交政策專家認為,美中對兩國均勢的看法正在改變,將增加在掌控關鍵技術、中國對台灣、東海和南海的領土主張等「熱點」議題誤判和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安克拉治會談 確認雙方底線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華裔講師宋文笛指出,安克拉治會談只是「碰頭」會,確認雙方的分歧與底線,做為日後合作的基礎;但美中會後短期內合作的機率不大,反而會讓拜登政府繼續確定川普時代的強硬路線,並以此為與中國談判的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指出,雙方從會前到會後態度都很強硬,當面重複提及各自宣示多次的基本立場,即華府堅持觸及中國內政,以及北京堅拒干預中國內政;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發言顯示拜登政府將聯手盟國與夥伴抗中,至於中國則會在內政與戰略軍事上更為強硬,會談後的美中關係「會進一步惡化,大概是必然之勢」。
火爆的會前開場白雖不符外交慣例,卻可能是一場經過充分準備與沙盤推演的秀。英國廣播公司(BBC)駐美國國務院特派員厄舍爾就說,公開交鋒「非常不尋常地不符合外交慣例」,但也不排除有裝腔作勢的成分,因為有美國官員透露,閉門會談其實既實質又嚴肅;BBC分析指出,在鏡頭前大秀強硬,恐怕肇因於各自的國內政治需求,對中強硬在華府已是民主、共和兩黨的少數共識之一,主流民意也支持鷹派的對中政策;而在民族主義日趨高漲的中國,「對美國挺直腰桿子」亦是能調動民意的政治取向。
此外,美國前國防部長柯恩廿日以視訊方式出席北京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表示,即便雙方得從較冰冷的一面開始對話,但拜登執政仍對美中關係有利,美國對中的交往將更為專業、得體與有禮。
美中高層會談十九日落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安顧問蘇利文會後向媒體說明會談經過。(路透)
製表:記者彭琬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