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怨三倍券不像消費券能直接領 石明謹:這正是最大的進步!
政院振興三倍券15日正式上路,成為焦點。(即時新聞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行政院振興三倍券15日正式上路,成為焦點,不少民眾拿來相比前總統馬英九時期的「消費券」,並抱怨振興券為何不能像消費券直接領取,還要先付1000元?對此,「警察球評」石明謹表示,這正是三倍券跟當年的消費券相比,最大的進步。
石明謹17日在臉書PO文表示,首先要釐清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紓困」跟「振興」,是兩件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事情,「紓困」是大家沒有錢活不下去,政府要想辦法拿錢援助,而「振興」是大家有錢不拿出來花,政府要想辦法叫你把錢掏出來。
石明謹指出,所以三倍券的目的不是要給錢,相反的,是希望民眾把錢拿出來,所以才要先拿1000元出來,「這就跟你去買飲料,有買一送一的活動,他的目的並不是要送你飲料,而是希望你掏錢買飲料,買一送一只是個誘因」,之所以叫「三倍」,是因為民眾同樣要消費,同樣的錢,原本可以買一瓶汽水,現在可以買到三瓶,而這正是消費的誘因。
石明謹舉例,民眾應該看過類似的宣傳,某某企業稱,只要民眾每捐十元給慈善機構,他們就會也捐十元,目的就是要鼓勵大家一起捐款,如果把台灣可能面臨的經濟蕭條,視為一個需要捐款救助的項目,「那就是你捐1000,政府就捐2000,政府花了4百60億,人民花了2百30億,一起來救市」。
石明謹指出,如果不想參與這個救市活動,大可不必參加,買一送一很划算,「但你還是可以選擇不買,沒人可以強迫你」,當年消費券之所以效果不好,主因就是所有的錢都是政府拿出來的,人民沒有參與救市,一來支出政府全部買單,政府的財政負擔比較重,二來沒有直接「逼」人民想辦法「盡速消費」,對於市場的活絡幫助也減少。
針對紓困議題,石明謹最後也說,政府直接給人民錢,紓困的程序早就已經發過了,有兩百多萬勞工領到紓困金,也有很多企業拿到了,「你是忘記了還是故意不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