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國救市的鏡花水月

◎ 方凱弘

在近期的動盪中,中國證監會似乎搖身一變,成為資本市場的「超級英雄」,鄭重其事地推出四項看似嚴肅的政策,旨在「整頓」資本市場。這是一齣怎樣的戲碼?是真心實意的自我革新,還是另有所圖?

首先,這四項政策在表面上看來彷彿是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品質,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並且強化證監會自身的建設,目的明言是要振興股市、恢復投資者信心。然而,深究其本質,卻不難發現這一系列動作背後的真實目的——吸引外資,以期於短時間內為蒼白無力的股市注入活力。

最近的數據顯示,北向資金(主要由外資組成)的流入創下了新高,這看似是對中國股市信心的一種回歸,但這背後又有多少是「國家隊」自導自演的戲碼呢?這種透過國有企業將資金從海外轉回的做法,不僅暴露了中國股市自身缺乏吸引力的症結,還間接對香港的金融市場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接著,「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這一目標聽起來無可非議,但當我們深入了解其實施細節時,不難發現所謂的品質提升,不過是提高國有企業在股市中的比重,這無疑是將國企的利益放在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上。這種作法,既不會真正解決股市的根本問題,也不會提升市場的整體效率和透明度,更談不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股市運行至今近卅年,其上市公司的品質問題一直是投資者的心病。儘管表面上看似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改革並未觸及到制度層面的深層問題。國有企業和其上市公司之間模糊的界限、以及國企改革的遲緩,都是導致中國股市長期低迷的重要原因。

在這樣的背景下,證監會的這一系列政策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秀,目的不在於真正改善股市的結構問題,而是通過短期的政策刺激和「國家隊」的操作,創造出一時的股市繁榮假象,從而吸引外資的目光和資金。但這種做法,本質上是在以一種近乎於欺騙的方式,對外資進行誘導。

結論上,這場中國股市的「救市行動」,表面上看似風光,實則是一場建立在沙土之上的盛宴。在不解決根本問題的前提下,任何形式的刺激和包裝,終究是一場空。對於外資而言,這不過是一場美麗的錯覺,一場絢爛的鏡花水月。中共如果不從根本上改革,不放棄用欺騙手段吸引外資的做法,那麼這場股市的繁榮,最終將不攻自破。

(作者是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