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的「後三一九」圖像

二十年前的三一九槍聲,有人至今耳際猶聞,有人認為歷史已翻過那一頁。這種差異現象,或許不是源自真相大白,而是前後的大選都可昭公信,多數人遂對這起往事未予深究。其實,關注三一九對當年大選的作用,也不宜低估早半個多月那場「二二八牽手護台灣」,可能有更深層、更廣泛的影響。

二○○四,陳水扁尋求連任,連戰、宋楚瑜由分而合,挑戰四年前的共同對手,雙方勢均力敵,難分高下。詎料,投票前夕,爆發槍擊案,扁呂輕傷。但對手未提出延期投票要求,似乎對選舉結果仍具信心。隔日,扁呂險勝約三萬票。政治紛爭,也從此平地而起。二○○六,扁政府面臨弊案指控,施明德為首發起紅衫軍運動,一年之間蔚為總統府前一大奇觀。卸任後,阿扁淪為首位繫獄前總統,至馬英九卸任前獲准保外就醫。二○一八地方選舉,小英號遭韓流衝擊,以阿扁為精神領袖之一邊一國行動黨投入二○二○大選,全軍覆滅而解散。唯獨當時該黨發言人,與柯文哲同為阿扁民間醫療小組成員,這次大選改披白袍不分區進入國會。

三一九,二十年後回顧,或可初步分析它所造成的諸多痕跡。隨著二○○八任滿,扁呂與民進黨漸行漸遠,三一九時任刑事局長的侯友宜,這次成了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連宋等後李梯隊,則快速失去實質影響力,馬英九打開機會之窗。諷刺的是,馬的高人氣更快冷卻。二○○九,莫拉克颱風,馬政府因應失措,民調一路探底。二○一三惡鬥王金平,滿意度僅剩九.二%。強推台灣經濟鎖進中國政策,三一九整整十年後,引爆三一八太陽花學運。這場運動,在馬王內鬥下登場,為馬英九敲了下課鐘,也催生柯文哲、黃國昌之崛起。而失去社會信任,二○一五年底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幾乎像一塊石頭丟入池塘就無聲無息了。

阿扁之後,民進黨連輸兩場大選,蔡英文在失敗氣氛下被拱上舞台。二○一二,首戰尋求連任的馬英九,蔡的社會聲望有限,也未獲歐巴馬政府背書,只是學個實戰經驗。二○一六,乘二○一四地方選舉餘威,蔡如願入主總統府。一如阿扁,馬英九對該黨的傷害也不小。小英號八年航程,維持現狀路線,克服韓流繼續前進,且適逢美中貿易戰,安渡新冠疫情,遠離中國經濟失落,地緣變局有利台灣。任內兩場地方選舉,雖遭遇強勁逆風,幸而,吉星依舊高照。今年一月,蔡的副手賴清德,搭配華府信賴的蕭美琴,打破八年魔咒,立法院則失去多數優勢,民之所欲,有待解讀。

小英領導民進黨重回執政,見證了台灣民主躁動期。二○一四地方選舉,民進黨從敗部復活,二○一六一舉拿下中央。然而,二○一八地方選舉,因年金改革、進步議題等,韓流橫掃全台,小英號差點翻船,經過黨內初選始得尋求連任。二○二○,跌破國內外眼鏡,小英號克服韓國瑜親中冒進路線、習近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再定江山。只不過,二○二二,地方選舉再敗。小英魔咒與驚奇,正是民主躁動的著例。所謂的民意如流水,兩年改變流向一次,而且,中央、地方選舉各有流向,如此躁動模式,說明了什麼,值得深思。

三一九的後續,還有另一軸線,即,對立多於和解,成為朝野互動的基調。兩度失利的連宋,先後走向中國、聯共制台獨。二○○五,連胡會,「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為三年後的馬政府定下框架。此後,親民黨日漸泡沫化,國民黨更篤定揚棄民主化、本土化的李登輝路線,改採正在進行中的連馬路線。至於國共的「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實踐至今已淪為國台辦呼之即來的「國下共上」從屬關係。連續三場大選結果是否意味著,主流民意對國民黨輕忽主權之深度懷疑?不論如何,淪為中國介入選舉與民主的配角,即使不是唯一,社會觀感終究欠佳。最好的人證,莫過於夏立言。

從三一九經三一八至今,二十年滄海桑田。最令人慶幸的是,台灣的頭家參與選舉,激烈熱鬧有餘,卻免於極端化。一直到這次大選開票,白營有人刻意刺激舞弊想像,社會仍對選舉的公開透明深具信心。台灣民主總是這樣,情節起伏地述說同一個成功的主題故事。尤其過去幾年,台灣的民主活力越來越豐沛、堅韌,文明之島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這是二三○○萬人邁步向前行的自信,儘管外來的挑戰所在多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