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後中華民國」的「台灣想像」

諾魯與「中華民國」斷交,美國國務院表示是其主權決定,但這依舊令人失望。接著,吐瓦魯又傳出風聲。而與諾魯、吐瓦魯關係密切的澳洲,其外交部長則表示,如果吐瓦魯也步上諾魯後塵,澳洲不會干涉,因為這是它的主權決定。二○一六以來,習近平專攻太平洋島國,不無對台舞劍、意在美國之用心。所以說,這不單是施壓蔡英文、賴清德,而是美中全球爭霸戰、民主國家連線的共同威脅。

當然,台灣不能假裝沒事,北京挖邦交國不遺餘力,已非純粹是「中國代表權」之爭,而是鋪陳併吞台灣的法理戰。美中的世紀馬拉松,台灣也不是局外人,是否東升西降,對台灣具有決定性影響。故而,今年底的美國大選,拜登與川普的第二回合,對台灣的意義不下於本國大選。有些「西式判讀」認為,中國經濟、社會、軍事、外交等問題重重,行將冷卻或減緩習近平的野心。這樣的觀點,是把習當正常人,於是按常理推測。但,習近平早已向西方證明,他不是按照這種牌理出牌的人。中國綜合國力,過了拋物線的頂點,提醒習近平的與其說是韜光養晦,不如說是把握國力滑向更低之前大幹一場。對台灣,也不脫類似思考模式。

諾魯與台斷交9天後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AP)

從蔡英文到賴清德,習近平對台軍事、外交四面包抄。不時「收買」邦交國,其實經濟代價昂貴(詐騙成分也高),引起國際批評的形象成本更高,招致強國夢的敵視目光。尤其是,一九四九以來的金陵殘照一旦終結,台灣主權地位勢必水落石出。一九七一的二七五八號決議,「台灣」根本是局外人,依舊處於「舊金山和約」(一九五二)狀態:台灣地位未定論。尼克森以來的美國政府,其所謂的戰略模糊,不外乎介於「台灣地位未定論」與「認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之間。其實,北京也一直不敢掀開底牌,逼使華府從戰略模糊走到戰略清晰,冒著喪失法理戰灰色空間的風險。

「中華民國」與「台灣」,並存於二三○○萬人的生活空間。其實,「並存」不等於「同一」。從內部政治來看,「中華民國」與「台灣」,似乎是同一物件的不同稱呼,可以交替使用。儘管如此,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定義」,「一個中國便是中華民國」,包括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啻戳破「並存」與「同一」的表象。尤其是,就外部而言,問題更為複雜,甚至是「中華民國」到底「存在」或「不存在」、「台灣主權」歸屬「台灣人民」或「中國人民」的極端對立。這就形成一種弔詭,「中華民國」在國際逐漸消失,而「台灣」的國家角色在國際尚未出現。如今,「台灣想像」越來越被推往「後中華民國」,如何因應挑戰與掌握機會,二三○○萬人命運與共,朝野必須未雨綢繆,迎向巨變中的地緣劇場。

猶記大選期間,柯文哲曾表示:邦交國是迷思,他不在意邦交國數量,比較注重實質,畢竟台灣跟日、美也沒有邦交,但是關係不錯。他還認為,若邦交國歸零,也沒什麼關係,實質關係比較重要,且中國在國際上打壓,就是因為兩岸關係不好。馬英九也深信:在我擔任總統期間,那八年兩岸間是如此和平,所以很大程度是民進黨的錯,因為他們鼓吹台獨,這是大陸絕對不能接受的事。馬,柯,不知有意或無意,完全把「中華民國」與「台灣」混為一談。既然如此,當然逃不出「一中原則」的手掌心,只能在北京的遊戲規則裡面自得其樂。華府的「一中政策」,北京的「一中原則」,也是「並存」而非「同一」,但「一中政策」加上「不支持台灣獨立」,令北京更堅持自訂的遊戲規則,且樂於扮演恐怖情人,不斷情緒勒索華府。

二○一六以來,八年十國斷交,「中華民國」剩下十二個邦交國。兩岸關係不好,民進黨鼓吹台獨,藍白一律究責民選政府,他們為何跟北京一般見識,目無台灣頭家?獨裁者霸凌台灣,華府一句「不支持台灣獨立」,豈只幫習近平壯膽而已?試想,萬一這次大選,藍白合作無間,中國豈不是贏得台灣?印太戰略,第一島鏈,悉皆出現破口。賴清德四成選票當選,北京稱:民進黨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華府稱:台灣展現了民主體制的力量。除了本土政權,依中國介選程度之深,台灣人民若選出其它領袖,會跟中國或美國合作?答案恐怕跟華府想的不一樣。美國的「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不反對統一」,「反對片面、武力改變現狀」,這種在兩岸明顯不平衡的政策,已經跟不上台灣的民主活力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