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區桂芝邏輯 課綱未列孝經,學生必不孝?

◎ 謝捷晃

大選硝煙彌漫,古文的幽靈再度出征。人類進入AI時代,還要再奢求不利溝通的文言文教化人心嗎?

台灣在五、六十年前,民風純樸敦厚,治安良好,但讀過顧炎武「廉恥」、四書者卻寥寥無幾,難道當時廣大善良的人民都是「無恥」之徒、「缺德」之輩嗎?外國人未讀這些教材,難道就道德低落嗎?大家回想看看,台灣在一九六八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教育普及,中小學生天天浸淫於三達德、四維、五倫、八德、青年十二守則與「禮義廉恥」校訓中,對廿四孝故事耳熟能詳,但台灣的道德就提升了嗎?

若說課綱推薦文未列顧炎武「廉恥」就是「無恥」課綱,那未列「孝經」豈不就是「不孝」課綱?(本報資料照)

若說課綱推薦文未列顧炎武「廉恥」就是「無恥」課綱,那未列「孝經」豈不就是「不孝」課綱?未列「聊齋誌異」就變成「無聊」課綱?多少政治人物厚顏無恥,他們沒讀過「廉恥」一文嗎?

語言文字的主要功能在於溝通,如果溝通障礙,就會表錯情,會錯意,傳錯資訊。古代因為文字載體粗重,先人將文字刻於龜甲、獸殼、竹簡,汗牛充棟,後來縱使發明了紙張,但受限印刷與紙張製作技術,成本仍相當昂貴,故使用精簡的文言文可減少成本,加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統治考量及知識份子自覺高人一等,因此發展出知識分子專屬文體的文言文。文言文雖然遣詞用字較精簡,卻有較多的模糊空間,經常會出現一段文字各自表述情形,對一般普羅大眾而言,莫測高深,或許這正是統治者與知識分子想要的吧。

事實上,絕大多數流傳久遠的千古名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等大家耳熟能詳的詩詞,都相當白話。

現代學生要學習的科目比古代多出數倍,教育管道甚多,欲奢求不利溝通閱讀的古文言文教化人心,恐緣木求魚。優美的文言文的確值得學習品味,不過因學生要學的實在太多了,英文師說英文很重要,數學老師要求數學不能偏廢,理化、地理、資訊…每科都很重要,學生就學得很辛苦,當大家都說要減輕學生壓力時,何妨先從各領域教育工作者拋開本位主義及意識形態開始吧。

(作者曾任記者、大學代理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