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整合」vs.「棄保」

台灣總統大選在藍綠二元結構下,對決是常態,三腳督是例外。宋楚瑜功敗垂成,柯文哲會更接近終點線嗎?(資料照)

藍白合不合,高潮、低潮迭起。下架民進黨,有志一同。如何產生候選人,陷入僵局。理想,理念,只是爾虞我詐的修辭。武林裡一片混仗,主題有點模糊。但拉高俯瞰,不難透視這一局,無論整合成不成,皆屬泛藍家務事。沒錯,柯早已自我重新定義為泛藍陣營的「白藍」,所謂的白色力量,已經進入泛藍的大宅門。二○二四,如果在野陣營由「整合」轉為「棄保」,也只會發生在同屬泛藍的侯、柯之間。現在,綠營支持者,對柯已經沒有任何想像空間,反倒是藍營支持者,視之為下架民進黨的一線希望。此所以,藍白合不合,國民黨有點患得患失。

猶記二○○○之後,宋楚瑜成立親民黨,高掛橘色旗幟,對藍綠左右開弓。起初,確實一鳴驚人。但二○○四國、民兩黨聯手修憲,立委席次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從此小黨空間緊縮,親民黨、台聯的風光無以為繼。不要說宋,李登輝也體悟到大勢所趨,與一手打造的台聯漸行漸遠。於是,二○○○大選三腳督,原本引人遐想的三國誌,又回歸到藍綠二元結構。千金難買早知道,二○○四國親合、連宋配,大內高手選擇了自毀途徑,一步錯滿盤皆輸。從而,台灣政治又是藍綠壁壘分明,動員的原理很簡單。它也造就一位幸運兒,二○○八、二○一二,藍綠對決,馬英九輕鬆上位。

直到馬英九第二任,事態出現變化。二○一四春季,太陽花學運異軍突起,它是藍綠之外的新生力量,有人稱之為「天然獨」。這個學生主導的運動,確定了馬英九執政失敗,得益者則是該年底當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以及二○一六年初當選總統的蔡英文,還有時代力量黃國昌。不過,柯、黃與綠營的蜜月期不長,二○一八地方選舉,相敬如冰。反目成仇,柯向政治光譜的藍色挪移,柯也點名「找黃國昌來當法務部長」。不論如何,柯、黃堅持了一段時間,垃圾不分藍綠,超越藍綠惡鬥,推倒藍綠高牆。這種政治品牌,對不滿社會現狀的年輕世代較有吸引力。但,青年逐漸成熟也紛紛發現,不斷提問題仍解決不了問題。二○二二卸任後,柯積極鋪陳進軍總統府,民調的「二成魔咒」,有目共睹。黃多次復出,也不再有太陽花光環。「二成魔咒」意味著,藍綠兩邊的支持板塊,已經相對穩定。綠地回頭草吃不到,只能仰望藍色的天空。

過去幾年,白色力量,柯文哲獨領風騷,民眾黨徒有其名,組織經營、地方發展只是小型團康,完全比不上國、民兩黨。儘管如此,國、民、眾三黨鼎立,仍是一種社會印象。之所以如此,幾乎是拜柯偏好空戰博聲量之賜。這種假象,搞不好會因為二○二四大選,而被打出原形。一是,柯使盡渾身解數之力,民眾黨的國會版圖,政黨票會增加但也有限,區域立委恐遭國、民兩黨夾殺。二是,如果「藍白合」心想事成,自然融入藍營,柯失去自主性,就露出「小藍」馬腳。換言之,幾年下來,不但沒把第三勢力推上第二、第一勢力,柯還以身試法再次證明了,台灣的政治心理就是藍綠二元結構。親民黨的橘色,台聯的深綠色,民眾黨的白色,時代力量的黃色,只有短暫的花期,藍天、綠地更長久。

藍綠二元結構,為何形同台灣政治的超穩定結構?講到這裡,似乎不得不承認,台灣內部的政治動員,最高指令還是來自認同分歧,說難聽一點這是最廉價的選舉策略。這種分歧,就像並存的向心力與離心力,兩股狂潮席捲了其他的漩渦,縱使其他的爭議此起彼落,卻在勢不兩立的結構衝突下相形失色。宋,柯,黃,也許不服國、民兩黨,也想取而代之,但他們不自覺的意識形態,還是難脫藍綠兩個磁場。更大的社會脈絡,則是台灣的右派色彩,左派空間相對侷限。在藍綠二元結構下,對決是常態,三腳督是例外。宋功敗垂成,柯會更接近終點線嗎?就取代性而言,國、眾的首要敵人,到底是民進黨或互相?他們自己要搞清楚。

話說回來,有個問題也值得預為思考:即使在野整合成功,且在一對一決戰奪標,未來的聯合政府、責任內閣,從他們磨合的過程來看,應該也同樣是各懷鬼胎、遍佈荊棘。可以想像,勝選之後,拼裝車上路,國民黨想吃掉民眾黨,民眾黨想卡死國民黨,郭台銘好野人想的跟他們不一樣。搞不好,二○二六地方選舉,這個脆弱的聯盟,就會開始分裂、互扯後腿。所以說,下架民進黨,真的會國泰民安嗎?真的需要多想一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