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我國與教廷的一份雙邊協定

◎ 凃京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第一個」與教廷簽定雙邊協議的華語國家。

今年適逢教廷與中華民國建交80周年,固然教廷選在與中華民國建交屆滿的10月23日向北京遞出橄欖枝,宣布教廷與中共外交部在今年9月初簽訂關於主教任命臨時協議的2年延長續約。

然而,我們也看到教廷積極參與由中華民國外交部在羅馬舉辦的慶祝教廷與我國建交80周年國慶酒會,教廷更派國務院助理院長與外交部長聯手出席,顯見教廷仍然相當重視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

其實縱然教廷與中共簽協議,我國也不應妄自菲薄。外界很少注意到,事實上,中華民國才是第一個與教廷簽定雙邊協定的華語國家。而且,這份協議的相當新穎。

2011年在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教廷在臺北的大使館合作下,促成我國教育部與教廷教育部協商而成這份協議。這不僅是臺灣的外交里程碑,也是教廷與所有華人國家達成的重要里程碑。中華民國與教廷的雙邊協定,更遙遙領先2018年中共才與教廷達成的第一個雙邊協定。

縱然教廷與中共簽協議,我國也不應妄自菲薄。事實上,中華民國才是第一個與教廷簽定雙邊協定的華語國家。而且,這份協議的相當新穎。(REUTERS)

臺灣一直都是喜好出國留學的社會,這幾年來越來越多人選擇去歐洲留學,而教廷主辦的宗座大學(Pontifical university)系統也受國人青睞。只是因為宗座大學的授課內容均為神學教育,例如聖經學、禮儀學、信理神學等,傳統上並不在教育部認可授予學位的範圍內。所以取得宗座大學學碩士學歷的國人,縱然可以在歐洲進修其他學位,卻無法回到臺灣憑著這個學歷進一步在在臺灣申請碩博士班。而他們在全世界各國宗座大學系統取得的學位,我國教育部也不予承認。

因為,長久以來,我國將神學院及「神學教育」視為正規教育體制外的進修,不授以學士、碩士及博士的資格。這個困局直到2000年後才開始有所轉圜,因為私立學校法的修法,使神學院將可以申請做為宗教研修院而頒發正規教育體制的學歷給予畢業生。不過這個修法,僅限於國內曾申請通過核准的神學院。那麼外國的神學院呢?似乎還沒有正式解答。

不過,基於中華民國與教廷長期邦誼,以及肯認教廷宗座大學體系對全人類社會道德及文化的貢獻,我國主動向教廷釋出善意,透過簽署「中華民國教育部與教廷教育部間關於高等教育合作及研習資格文憑與學位採認協定」採認教廷宗座大學體系授予的學歷。這個創舉,不只影響在教廷取得學位的神職人員,得以來到臺灣進修其他學位,更讓我們曾經到訪教廷宗座大學取得學歷的學者,能夠帶著他們在國外的歷練回到臺灣培育下一代青年,並且在大專院校內從事專業研究。

這個協定更影響原本附屬在輔仁大學的神學院,得以正式獨立為聖博敏神學院(Faculty of Theology of St. Robert Bellarmine)改隸屬於教廷教育部,成為宗座大學體系的一環,僅次於菲律賓、印度之後,作為亞洲的第四個宗座大學及學院。聖博敏神學院授予的學位,也因為這份協議,不僅獲教廷教育部認可,也受我國教育部的承認。換言之,取得聖博敏神學院學士的同學,不必擔憂無法入學其他大學就讀碩士,因為這份協議,資格已不成問題。而臺灣學生如果有志於神學研究,在負笈前往歐洲進修之前,聖博敏神學院也可以是一個「相當國際」的考量。教廷與我們的關係只有緊密,沒有割離。

當外界聚焦教廷與中國就主教任命達成臨時協議續約,進而擔憂與教廷外交關係時,不妨看看,原來我們和教廷關係這麼緊密。

(作者著有《教廷外交:如何面對分裂與主權爭議國家》,Economy of Francesco參與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