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戰力保存」的戰略價值

◎ 黃惟冰

近日,隨著國軍進入「戰備週」,各種偽裝、掩蔽與機動的「戰力保存」作為也一一呈現在國人眼前,並獲得廣泛報導。值得注意的是,「戰力保存」表面看來,雖然不若漢光演習或是飛彈試射等軍事行動那樣的五光十色,但如果能夠徹底落實,將成為台灣嚇阻共軍的關鍵一著。

簡單來說,中共為避免「境外勢力」介入台海戰爭,不想夜長夢多,對台軍事策略強調「首戰即決戰」,更發展出「斬首戰」等相應規劃,企圖以攻其不備與精準打擊,在最短時間內結束武裝衝突,盡快讓「武統」成為既成事實。

有鑑於此,如何以緩制急,以拖待變,就成為台灣自我防衛的一大重點。而「戰力保存」能夠讓台灣的軍事實力化整為零,除了讓共軍在戰爭初期找不到也打不到,無法精準打擊外,開戰後分散於全台各處的抵抗力量,也會讓共軍即便成功登陸本島,光是逐一搜索,就必須耗費眾多時間。

事實上,不論是伊拉克戰爭,還是更早之前的越戰,即便強大如美軍,在面對城鎮戰與叢林戰時,都無法一擊致勝,甚而失敗告終。這樣的前車之鑑,共軍肯定避之唯恐不及。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