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動腦筋為台灣的農業找出路

行政院農委會日前發出警訊,指八月下旬高麗菜種植已超過警戒數量,可能導致數月後收成時價格崩跌。台灣農業的「菜金菜土」輪迴,不斷演出,高麗菜如此,香蕉、鳳梨、芭樂等水果亦然。台灣農業要如何突破現狀,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接受「自由電子報」專訪,主張把台灣水果當類似LV的精品賣,東京超市兩顆芒果可賣到新台幣八千元,台灣的愛文芒果、黑金剛蓮霧、蜜棗也可做國際行銷,以提高附加價值,讓農業往高端升級發展。

做好產銷或供需平衡,提升附加價值,發展高端農業,都在為台灣農業找出路。這方面可為之事甚多,創新是一條路,例如,桃園有農民拿賣相不佳的水蜜桃釀造啤酒,創造新價值。更值得讚賞的,據本報十六日第一版報導,宜蘭耕莘護專與宜蘭大學合作,利用一般棄置不用的蔥根開發保濕面膜、洗髮精等產品,十公斤蔥根製成一萬片面膜,每片可賣五十元,堪稱廢物變黃金。

這是農業創新的重要範例:充分利用廢棄物,使農產作物朝「全株利用」和「全果利用」發展,開創更多廢物變黃金的應用事例。這可從幾方面說。

整體而言,人們通常只挑農作物的一小部分使用,以重量來計,估計只使用一成,亦即產生九成的廢棄物。有些廢棄物,即使可能更營養、更珍貴,卻常做低價值利用。有如台灣自古以來,殘莖敗葉、豆渣、豆餅充當家畜、家禽的飼料,甘蔗葉、稻草焚燒後撒在田園之間做肥料,也算是物盡其用和循環利用。

除了農產作物的高廢棄率,台灣農業還面臨競爭發展的壓力。我們是地狹人稠的國家,農地價格相對昂貴,農民耕作面積較小,既難以大規模生產,成本也遠高於國際水準,幾無競爭力,僅少數水果等農產品能長期外銷國際市場。

在農作廢棄物中,近年有不少研究發現,其營養價值等於或甚至大於人們食用的部分。例如,香蕉皮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蛋白質、多酚等都很豐富,有減重、心情愉快等效用,營養是果肉的三倍。蓮子是自古宴席佳品,但常遭丟棄的蓮子心,是強心、健腦、降血壓的中藥。菱角是秋季美味,一般剝殼出售,但菱角殼含有多種營養物質,中醫認為可煮水來喝。其他如柚子、檸檬、橘子、鳳梨等果皮,也各有營養成分,不過,這些農作物部位受味道、賣相、取用不易等因素影響,長年以來遭棄置不用,實暴殄天物。

宜蘭的蔥根開發成面膜,廢物變黃金,正好是為台灣農業尋找新出路而積極努力的一項成就。香蕉皮、蓮子心、菱角殼及多種果皮的營養成分,如能以生物科技方式取得,同樣可化腐朽為神奇。芝麻素是很好的例子,在一粒芝麻中,芝麻素成分不到一%,被視為抗氧化珍品,國際價格甚高,關鍵在萃取方式。日本在這方面研究和運用都著先鞭,台灣應可見賢思齊,推升農業往高附加價值發展。

就農業整體發展而言,荷蘭是公認的世界典範。這個面積台灣一.一八倍大、在全球居一百三十四名的歐洲國家,人口一千七百萬,卻造就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農產出口國,它的番茄、辣椒、小黃瓜出口都居世界第一,鬱金香等花卉交易更舉世知名。地狹人稠的荷蘭農業成就斐然,要訣在運用科技於農業,經由不斷的創新,靈活務實結合產官學力量。

荷蘭在一九七○年代曾遭遇農業競爭力問題,但它不採補貼或保護的方式,從提高農業生產力及創新著手,結合大學、研究機構和國際食品大廠發展了食品谷(Food Valley),一如矽谷之於科技,史丹福之於矽谷,不但成為世界農業創新重鎮,更把學院的研究與農業實務有效結合,不論生物農業科技、無人機使用到節水、少藥、除蟲、土壤等實務,都有「從大學到田園」的結合。大學不是象牙塔,而是實際與田園農地結合的創新研發中心;也造就了荷蘭的西歐小國、世界農業巨人的典範。

農業不能只是看天吃飯的產業,科技與實用是台灣農業突破現狀的不二法門,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有前途。事實上,台灣從進入日本時代就有農業試驗場之設,不斷研究發展,才有如今人人稱讚的台灣水果、蘭花等成績。發錢補貼也許是政治慣招,把經費用在結合實務的農業創新研發才是根本大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