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主之盾》總統大選:深化民主與人權之路不能迴轉

我國由於實施民主政治時間尚短,因此選民與政治人物對人權議題需要歷經長時期的論辯尚不習慣,政治人物也抓準這一點常常在選舉時亂開特效藥,甚至去操弄國民的情感被迫選邊站,這些都不是一個好現象。誠如美國故總統詹森所言:「和平與人權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必須一步步地走。」

劉兆隆/彰化師範大學副教授

2024年的總統大選,表面上來看是三位總統候選人的大位之爭,事實上是民主與人權的選擇題。台灣自1996年開始總統直選後,每次總統大選都是面對中國大陸壓力之下民主的勝利,也因此每次大選都彌足珍貴。此次總統大選,事實上很多人權議題都過度政治化,以致流於情緒而未能深入討論。而一個無法維護人權的民主政體,最後也只能流於民粹,無法真正地達到民主鞏固的目標。

以日前發生的發生新北市國中生遭割頸案為例,侯友宜就立刻強調「我是警政人員出身,我一定要把好人保護好,所以我很堅決主張,我反對廢死!」侯友宜更指責當前政府把加害者人權無限擴大,侯友宜並隔空質問賴清德到底是支持廢死、還是反廢死,應該明確表態。依據刑法第18條第一、二項規定,「未滿14歲之少年若有不法之行為,不加以施以刑罰,而14歲以上未滿18歲,則得以減輕其刑。」由於割頸案之加害人未滿十八歲,事實上根本沒有量刑死刑的空間與可能。但是侯友宜卻上綱上限到廢死問題上,甚至去挑動受害者家屬的情緒及敏感神經,顯然就是一種民粹主義的做法。

此次總統大選,很多人權議題都過度政治化,以致流於情緒而未能深入討論。而一個無法維護人權的民主政體,最後也只能流於民粹,無法真正地達到民主鞏固的目標。(本報合成)

在台灣很多人權議題都被過度簡化,以致欠缺深度的辯論或是討論。除了廢死以外,類似的問題包括性別議題、同婚議題甚至是重新設立特偵組等議題,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事實上民主國家的人權議題往往是歷經多年的辯論與爭執才能逐漸取得共識的,而且在取得共識的過程甚至爆發過戰爭。例如美國的族群平等問題,就是引發了南北戰爭的關鍵。我國由於實施民主政治時間尚短,因此選民與政治人物對人權議題需要歷經長時期的論辯尚不習慣,政治人物也抓準這一點常常在選舉時亂開特效藥,甚至去操弄國民的情感被迫選邊站,這些都不是一個好現象。誠如美國故總統詹森所言:「和平與人權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必須一步步地走。」

就以侯友宜力推的重設特偵組為例,藍營群眾看到的是特偵組辦了扁案就力挺重設特偵組,但是卻忘記了特偵組當年就是因為權力過大且直屬於最高檢察署,而檢察總長又極具政治性時,最後就導致了馬王政爭致使國民黨喪失了執政權。更糟糕的是他們似乎都忘記了當年特偵組為了績效便宜行事罔顧程序正義時有所聞,甚至連法界也普遍認為爭議頗大。根據立委段宜康統計近十年全臺灣各個地檢署起訴的刑事案件,在地方法院判決的定罪率,超過96%,只有不到4%的案件被判處無罪。特偵組成立至今,定罪率只有48.8%,不到一半,2015年甚至只有11.1%,2016年1月至8月,定罪率只有0%,意指各個地方法院幾乎完全不能認同特偵組的起訴。這樣的特偵組如要重新設立,除了讓司法體系再重回動盪以外,實在看不出有何人權保障的功能。

而民眾黨的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則是搖擺及計算人權議題對自己的政治利益。例如2014年的柯文哲正在爭取民進黨與進步勢力的支持參選台北市,當時他說,「在這個議題上我會投廢票,棄權,保持中立。」但直到逼近選舉時遭質疑對同志團體不友善時,他又表示:「你現在問我(多元成家)的話,我是贊成。」這種對人權議題搖擺的態度,盡顯柯文哲政治算計而未能站在為人權辯論的立場。

2024的總統大選已經要投票,我們應該慎思這種譁眾取寵式的口號是否真的能夠增加我國人權的進步?我們更應該深思,包括死刑存廢、族群平等、司法正義、安樂死、代理孕母等議題,幾乎是沒有特效藥的,特別是歐美國家的這些問題也都是辯論近百年才方有初步的共識。政治人物在這個過程中操作人權議題騙取政治利益,也終將為選民與歷史唾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