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長期照顧需要性評估是專業不是政治

◎鄭清霞/中正社會福利系教授

由於家庭與市場經濟無法全面回應長照風險,在平均餘命延長、少子女化、女性勞動率攀升等背景趨勢下,長期照顧成為社會風險,公共長期照顧制度必須積極回應民眾成為「照顧者」與「失能者」的風險。有關於長照需要性的評估,從2000年「建構長期照顧體系先導計畫」開始,主要以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一項以上為主,陸續修正發展多元評估量表,其考量了日常活動功能(ADLs)及工具性日常活動(IADLs)、溝通能力、特殊及複雜照護需要、認知功能情緒及行為、居家環境與社會參與、甚至主要照顧者工作、支持、負荷等因素,由電腦判定1-8的長照需求等級(簡稱CMS),產出問題清單,藉此判定是否有長期照顧需要及所需要服務類型,並根據評估結果撰寫照顧計畫。這20年一路走來要給衛生福利部等相關部會以及參與的學者專家大力按讚。

為什麼要對於長照需要性做這麼細緻的評估呢?除了必須在資源有限可能產生互相排擠的情況下,以公正的需求評估先定義合格受領者,做最妥適的資源利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對接到後續適當的照顧服務計畫。換言之,做好適當的需求評估是長照服務申請最重要的第一步,需求評估、等級判定、擬定照顧計畫…等循序漸進處理,避免給付判定結果受到人為偏誤或人情壓力,提升給付公平性與效率性。這不是單一年齡切點就可以定義長照需求的問題,外籍看護工是照顧選項,但目前很少看到這些討論。

為什麼要對於長照需要性做這麼細緻的評估呢?除了必須在資源有限可能產生互相排擠的情況下,以公正的需求評估先定義合格受領者,做最妥適的資源利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對接到後續適當的照顧服務計畫。圖為長照示意圖。(資料照)

長期照顧的終極目標在於「協助長照需要者儘可能保有其功能或延緩失能程度,使其能有自主、自尊而適當品質的生活,並促使家庭得以維持正常的功能」。每個家庭有其不同的照顧安排選擇偏好考量,針對每一個選項的服務建置,政府應該發揮的角色功能包括:財務永續規劃、服務催生與輸送、價格制定與支付機制、服務品質監督。目前長照2.0均需經過需求評估、照顧計畫擬定與執行、且有明確的服務輸送流程圖,確認服務輸送的責任以及期限,最後並有相關評鑑制度;無論照管專員、個管員、居服督導、照顧服務員…等相關從業人員也訂有資格標準、工作內容、專業訓練規定並保障其勞動權益。

但是外籍家庭看護工呢?根據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11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規定,家庭看護工作是指在家庭從事身心障礙者或病患的日常生活照顧相關事務工作,如前所述,照顧執行蘊含許多專業項目,只有討論聘僱資格這樣夠嗎?照顧計畫、照顧品質、人員訓練呢?外籍看護工確實是多元照顧模式的選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照顧模式,在連續性照顧光譜中,什麼照顧需要者較適合外籍家庭看護工?並不宜用80歲以上的年齡二分法來決定。更重要的是,在整體長照政策的規劃藍圖,期待正視外籍看護工是一個照顧選項,並按照上述標準將外籍家庭看護工的服務輸送整備完全,提升照顧品質,同時也避免外籍看護工的誤用或濫用,保障其勞動權益。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