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實質薪資倒退?又來了,藍營沒有新梗嗎?

陳真

每到選舉,台灣的薪資所得水準就會被拿來討論一次,問題是,一般拿來批判政府的都是用實質薪資水準來評斷,無論是針對陳水扁時代、馬英九時代,抑或是現在的蔡政府時期。但這樣的批判其實已經意義不大,甚至如果不去看國際政經趨勢,以及物價在其中的關鍵角色,這樣反覆發病似的一再提出無理批判,不只成為政治操弄的工具,發表評論的人也有失專業與理智。

首先說什麼是薪資統計。這是主計處常態性的問卷調查,不會因為政黨輪替而有什麼方式上的大調整,所以,去質疑薪資統計數字,例如2019年1月到10月是4萬764元,說「一般人」哪有賺那麼多,這是沒有統計常識的說法。

當然,問卷結果發布的是各行業「平均數」,這自然會受到詬病,但蔡英文政府上台三年多,已經多次調高基本工資,調幅約10%,這是從平均薪資以下的人來改善薪資太低的問題;另外,提高免稅額則是另外一個好方法。而這二項政策蔡政府都已經落實,今年五月繳稅,很多人都說了難得有感,有減稅還有人退到稅。

所以,談論薪資統計的真假或與人民的感受度,這是雞蛋裏挑骨頭。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行業不同職等、年資的人,薪資會相同嗎?實務上可以相同嗎?這要企業如何挑選人才、訓練或激勵員工?以平均論者來批判,自己應該檢討專業認知的不足。

在美中貿易戰的契機中,政府能夠大量引進台商回台投資新技術、新產業,提供優惠措施,這才是走對薪資結構改革的大方向。(資料照)

再來是實質薪資的問題,包含了物價的調整,也就是說,如果政府不能有效控制物價的波動,當然實質薪資會縮水,也就是所謂的「購買力」下降。物價控制,最重要的是油價問題,油價會影響電價、會影響運輸成本,影響運輸就影響物流,則千百種商品都會受影響。

所以,一個好的政府應該在國際油價低的時候,監督國內的產油企業簽訂長約,油價高的時候伺機而動,用長期經營來截長補短,穩定原油原料價格,進而穩定零售汽柴油的價格。而對於國內的油價、電價,在國際油價短期非理性高漲的時候,應該抑制油價,藉以平定物價,能做得好,實質薪資自然不會波動太大,萎縮太快。

我們看整個三屆政府的實質薪資統計,主計處有公佈,筆者只摘要點。最近19年,最低實質薪資時期,落在馬英九政府時代,從2009年到2014年,薪資約在38337元到38631元,而且是起起伏伏。而馬政府最後兩年雖然升高到39213元以上,但也只贏過陳水扁政府時代的最後一年,2008年的38813元。但2008年7月國際原油價格創下歷史性高點,舉西德州原油價格來說,是每桶145美元。所以,馬政府時期之實質薪資下降,又起起伏伏,是物價控制不如人的結果,還記得「油電雙漲」嗎?

無論是陳水扁總統時期,或者是蔡政府時期,每每遇到油價不理性上漲時,政府便出手控制油價,或者補貼運輸業者、計程車運將,要知道,物價上漲就回不去了,這是所謂「物價僵固性」,但又屢屢被稱為政治決策。政府存在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人民能過好生活?

能有效控制物價,當然是政治議題,因為這是眾人的事,這是柴米油鹽的事。蔡政府能有效控制物價,另外一點是果菜蔬果等的價格波動抑制,這也是近年來蔡政府農委會最著力的事之一,不能讓果菜價太高造成民生物價上漲,也不能讓果菜價太低,損及農民造成未來搶種的惡性循環,反覆讓果菜價波動不斷,這是執政的藝術。

仔細想想,從源頭看起,就能知道蔡政府三年多來為何可以讓實質薪資穩步上漲,而馬政府時期只能在低檔起伏不定,這是執政能力的差異。

最後,台灣薪資結構要大改變,台灣的經濟成長,長期以來一直有優秀企業家在國際競爭,這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台灣本身能不能扭轉台商一直在中國等外國加碼投資,在當地產業升級,這才是薪資結構大轉型的根本。

如今,在美中貿易戰的契機中,政府能夠大量引進台商回台投資新技術、新產業,提供優惠措施,這才是走對薪資結構改革的大方向。想想看,7000億的投資,設生產線要2到3年,而這些新產線、新技術,未來10年都能為台灣帶來新的工作機會,與更高的附加價值,這樣的轉型才是我們目前應該支持且深度討論的。

一直提實質薪資比不上過去二十幾年的哪一年,這毫無建樹,甚至只能說是攻擊執政者的低級選舉話術。

(台中市民,大學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