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遊藝術史》女子‧夢:攝影師鏡頭下的動漫世界

一名女性赤裸地翹起臀部,趴在滿是散落光碟、漫畫、圖片的床上,然而她的臉孔卻被色情動畫中的女性角色給取代。這樣的安排直指了兩件事,一是日本色情動漫的氾濫,二是女性作為想像的載體。儘管整體畫面的顏色鮮明,置中的構圖以及凸顯主體的打光方式,反而使畫面變得冰冷,充滿物化的效果。

◎木土土

「夢女子」一詞出自於日本宅文化,意為喜愛作夢,或是經常作夢的女子。本篇將介紹四位創作者的攝影作品,分別為張哲榕、川本史織、Mit、翁千琛。張哲榕的作品《無瑕的愛》系列以攝影的揭露作用,向觀眾揭示動漫文化中的物化現象。川本史織《墮落部屋》系列強調攝影的紀錄功能,以研究採集的方式,拍攝熱愛動漫文化的日本女性,以及她們滿是收藏的閨房。Mit的作品挪用動漫作品《刀劍亂舞》的角色(1),採用擺拍手法塑造出她對於該角色的認識。翁千琛的《那些最浪漫的事》,則是呈現攝影師與被攝者間遊戲般的關係,並且透過攝影計畫的執行實現被攝者的想像。

攝影作為揭露的存在

張哲榕的作品中,我們看到日本動漫中的女子形象。(2這些作品大多以擺拍的方式創作;將日本動漫中引發「性慾」的部分,在拍攝現場用電子螢幕直接覆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無瑕的愛》系列中的《卡通床》【圖1】,一名女性赤裸地翹起臀部,趴在滿是散落光碟、漫畫、圖片的床上,然而她的臉孔卻被色情動畫中的女性角色給取代。這樣的安排直指了兩件事,一是日本色情動漫的氾濫,二是女性作為想像的載體。儘管整體畫面的顏色鮮明,置中的構圖以及凸顯主體的打光方式,反而使畫面變得冰冷,充滿物化的效果。

張哲榕也挪用一些動漫經典場景。例如書店中取書的女學生【圖2】,這個場景在日本動漫中被賦予青春的形象,而電子螢幕上所映的「胖次」(日文パンツ,內褲之意)也是一個具有崇拜女性意味的主題。(3

張哲榕大量引用日本動漫中女性形象的同時,也建構了他觀看日本動漫文化後的印象,並揭露了二次元的現實:大量的製造與消費慾望。

【圖 1】張哲榕,《卡通床》,2010。Inkjet Print, 67 x 100cm, 41 x 60cm.

【圖 2】張哲榕,《書店》,2014。 Inkjet Print, 67 x 100cm, 41 x 60cm.

攝影作為紀錄的存在

川本史織所拍攝的《墮落部屋》系列中,每位被攝者的身分背景皆不相同,但是她們都有對某一事物的狂熱:追星族、電玩、漫畫、電影、模型、Cosplay等等。(4【圖3】【圖4】這些女子的房間內都有大量的收藏品,有些是原本遊戲廠商所出產的官方商品,有些是同人商品。川本以廣角鏡頭,將房間的景象全數收入畫面當景框中,造成畫面上的張力。堆疊的收藏品,使觀者感受到一股引力,像被吸入房間中一般;而房間的主人則隱沒在收藏品中,有些即使是面對著鏡頭,也彷彿被空間所吞噬。這些大量的收藏品和影像產品,都在照片中扁平化,累積成繁雜瑣碎的資訊,指向宅文化的大量製造與消費。

【圖 3】川本史織,《堕落部屋/ daraku room》,2016。相紙輸出,作品尺寸依場地而定。

【圖 4】川本史織,《堕落部屋/ daraku room》,2013。相紙輸出,作品尺寸依場地而定。

攝影作為引述的存在

《來自愛墓》(《あいの徒野から》,From the Grave of Dear)主要講述的是「刀劍男士」作為「人」、「物品」、「神靈」的三個故事。(5這一系列作品乍看之下會認為只是一般的角色扮演拍攝,但是Mit在畫面加入了自己的編排,將個人對於角色的定義及情感展現於作品中,並非單純重現遊戲場景或是畫面。

作者在創作這系列作品時,從扮演者的選擇,服裝製作、到最後展覽的場地布置皆一手包辦【圖5】。這系列作品在展場與寫真書【圖6】的呈現上有些微的不同。(6每件作品由四張照片所組成,以展場呈現為例,依序為「歷史存在」、「歷史事件」、「遊戲設定」、「創作者賦予的意象」這四個概念。作品中透明的壓克力方盒代表著框架與限制,這個框架與限制在遊戲當中並未出現,是作者依照自身想法而作的畫面安排;在Mit的同系列作品中有些角色會破壞盒子,有些則是被封印在盒子中,或是單純地跨出盒子。角色對盒子作出的不同反應,決定了它們會成為「人」、「物品」、「神靈」。

Mit的作品引述了「刀劍男士」,這些角色本身有各自代表的歷史意義與價值,它們本身即是一種「引述」。若把透明方盒視為歷史框架的具象化,那每件作品所展現出的觀點是十分有趣且耐人尋味的。

【圖 5】台北展覽場的照片

【圖 6】圖中角色為「加州清光」,傳說是日本維新志士沖田總司的佩刀。翻攝自《あいの徒野から》寫真書。此系列作品皆為「無題」,2017年8月製作,展出時如【圖5】,尺寸為150 x 40cm。

攝影作為實現的存在

在《那些最浪漫的事》系列中【圖7】【圖8】,翁千琛拍攝女孩心中,和偶像/男神相遇時想做的事情。(7翁千琛透過訪談了解被攝者選擇偶像/男神的動機後,會與被攝者一起編排每組照片的劇情、構圖、畫面風格。拍攝場景大多在攝影棚,或是被攝者的生活空間。畫面中扮演偶像/男神的人戴著印刷面具,藉此消彌扮演者的個人特質,不顯露出明確的身分。每位被攝者都十分沉浸在其中,但是現實場景與夢想中的男神,卻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造就觀者視覺上的違和感。

被攝者演出想像中的自己,在虛構的情節中,體現最接近真實的感情;翁千琛則進行「角色扮演」的行為紀錄,並且附上被攝者的訪談紀錄。她的作品雖沒有精巧的構圖、嚴謹的光線,卻恰如日常平凡的生活,彷彿邀請我們進入人物的世界當中。

【圖 7】翁千琛,《那些最浪漫的事──魯咪 &《傲慢與偏見》達西先生》,2017。攝影集,A6。

【圖 8】翁千琛,《那些最浪漫的事─ㄘㄧ&逝去的男神》,2017。攝影集,A6。

小結

許多人的孩童時代是在電視節目、漫畫雜誌與電玩遊戲機中成長,即便成人之後,生活周遭仍有電視、漫畫和電玩文化的蹤跡。但在這個流行文化中,潛藏著許多危險──電視節目、漫畫、電玩的背後有整個娛樂產業體系,依靠商業的力量在運作,蘊含著極大的權力結構。由商業力量所推動的動漫產業,是依照消費者的習慣與喜好去製作,而非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價值的創作。這些為求感官刺激、受市場機制產出的圖像,也往往如同微風輕拂不留痕跡。生活被這些圖像所包圍,而我們不自知。

透過閱讀這四位攝影創作者的作品,可以看到這些動漫產業如何作用於人們的思想以及消費行為,對於現實的認知,也受到這些虛擬的圖像與角色影響。這並非斥責或是反對沉浸在動漫世界當中的人們,因為這屬於個人的選擇。只是在幻想與現實中,我們仍會回歸現實,因為這才是我們所處的世界。當代攝影則是可以實現幻想與現實並存的有力媒介之一。

(1)《刀劍亂舞》以日本刀劍文化為發展基礎,為將擬人化日本刀劍的線上網頁卡牌養成型遊戲,2015年由日本Nitro+開發,DMM.com營運。每個玩家扮演的「審神者」會擁有自己的「本丸」(基地),而擬人化的刀劍男士會在這當中與玩家互動。

(2) 參考自張哲榕個人網站: <http://sim30000.wixsite.com/simchang>

(3) 出自藝術家自述。沈明林,《當代12位名師的攝影眼 :培養出你獨特風格的關鍵思維》,(台北市:尖端,2014),頁120。

(4) 參考自川本史織官方網站: <http://shiorikawamoto.com/>

(5) 參考自《あいの徒野から》(From the Grave of Dear)的作品網站: <http://mitfolio.com/god/report/>

(6) 在展場當中是由四張照片組成一件作品,而寫真書當中則是一段文字搭配3張照片。

(7) 參考自翁千琛,《那些最浪漫的事》,獨立出版,2017,共60頁。創作者的個人網站: <https://bonnie72929.wixsite.com/fanzi/blank>

本文感謝徐敬雅小姐協助日文翻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  女子‧夢:攝影師鏡頭下的動漫世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