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俗亂彈》撫慰人心:糊紙民俗與民間信仰的深層世界

《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這個觀念可說是對喪禮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陰陽兩隔我們不能再次關懷所愛,因此最後一次的行禮如儀中,展現我們最好最盛大的心意。

吳碧惠

民俗與信仰經常是人們面對困境搏鬥時的心理需求與心得結晶,其中象徵意義往往藉著符號、圖像或實體來具體呈現,表達祈求、感恩心意,並運用儀式、符籙、咒語、火化等轉化機制和天地神鬼溝通,糊紙物件即是當中所使用的一項充滿象徵意義的具體中介物。

「糊紙」在台灣又有稱為紙紮,絕大多數師傅以「糊紙」指稱,葬儀社多用「紙紮」來稱呼整組的喪葬紙路,它的技術,基本上是利用竹篾的柔軟度與韌性,以棉紙條或玻璃紙條等紮綁出骨架,然後運用糊、繪、剪、摺、雕、塑、寫等等功夫,加以整修、裝飾,形成一件擬真的立體藝術品。

漢式靈厝組,左起分別為:銀山、玉女、靈厝(魂身在中門內)、二十四孝山、金童、金山(2016攝於新北市中和)

糊紙物件被稱為紙路或紙類,本文介紹喪葬紙路中的靈厝組,這些是送給往生者的禮品,藉著宗教科儀及燒化,轉為不可見的冥間物件,提供先人在陰間的需求,讓生者放心,撫慰家屬的悲傷心靈。

延伸閱讀:生命告別為何隆重:解析臺灣喪葬禮俗

奉祀先人的具體化呈現——靈厝紙路

《安平縣雜記》〈工業〉記載:「糊紙店司阜:以竹篾為骨,紙根縛之,然後用各色花紙、白紙糊成紙厝、樓閣及亡者形象,一切奴婢、跟隨僕從及紙轎等樣,撤靈後在曠場燒化,備亡者冥間之用。又喪事延僧道超度亡魂,俗名『做功德』;撤靈過旬,必糊四金剛及庫官、庫吏、功曹等。」(頁84)文中所記和現代臺灣相距不遠。

『做功德』中的紙路是為靈厝組,大致有供亡魂居住的靈厝一座,象徵滿山金銀財寶的「金山」、「銀山」,接引亡魂的「金童」、「玉女」,具有教化意義的「二十四孝山」,代表亡者的「魂身」以及服侍亡魂「桌頭嫺」等等。

第64代張天師的魂身與桌頭嫺

往生者入殮後,在靈柩前設置靈堂豎靈,靈桌上面供魂帛、魂身、香爐與「桌頭嫺」等。「魂身」是死者的紙替身,桌頭嫺或稱靈桌嫺、童男童女,作為往生者使喚的佣人,代替子孫照顧新亡者。

穿著各個不同時代服飾的魂身

雖說往者已矣,然而往生者的食衣住行仍需靠陽世子孫供應,民間便有送過世親人冥宅的習俗,冥宅即「靈厝」,依實際屋宇紮糊出具體而微的廟宇宮殿或家屋形式。傳統樣式的靈厝在臺灣中北部多仿擬自寺廟宮殿外形,稱為「漢式」或「古式」,其他地方較常見閩南式民居造型,更多的是現代化的洋樓別墅。

北部「大四拆」靈厝

南部「三間伸手花園」靈厝

花園洋房靈厝

印刷紙板靈厝

一組紙厝稱「一塊」,內部有隔間、樓梯,客廳、臥室、神明廳、公媽廳、廚房、餐廳等,每個空間該有的如家具、沙發、電話、床、衛浴設備等等一應俱全,還有僕人、侍衛。靈厝兩側有金童、玉女,負責接引往生者魂魄至西方極樂世界,左側金童,手執寫著「金童接引西方路」的紙幡,玉女立右側,紙幡寫「玉女隨行極樂天」。


金童、玉女

相伴於靈厝的必定有金山、銀山,是財富的象徵,過去多由女兒、孫女出資糊製,用以報答親恩,並顯示死者的哀榮,所以又稱女兒山。「二十四孝山」為兒子出資,又稱兒子山,代表地府,使用二十四孝典故,除了有勸孝作用外,也是期望過世親人保佑家中子孫個個孝順。


金山、銀山

二十四孝山

人們送給靈界的日常生活所需包括電視、冷氣、電腦、手機、轎車等,也有娛樂或性方面的需求如麻將、鋼琴、侍女、舞台等等,應有盡有,只要想像得到的,糊紙師傅通通做得出來。隨著時代快速更新,人們的生活型態與價值觀不斷改變,以致靈厝組的樣式與內容也隨之推陳出新。

與超自然界的扣連–入厝與燒化儀式

靈厝做好進入喪家時,須選定吉時舉行入厝儀式,各地區各宗教派別儀式各有不同,多半是先讓亡者知道他的動產不動產有哪些,由宗教執行者做法向當地境主購買冥地,書寫「厝契」一紙,載明此屋之業主及產權,在寫字處蓋「道經師」或「佛法僧」三寶等章,並對靈厝和魂身施以催符咒或灑淨等儀式後立好房地契,亡靈就可以住進靈厝了,子孫須每日在厝前供飯祭祀。

蓋好章的權狀,將權狀放在魂身背後,隨身攜帶

每日靈前奉飯

過去燒靈厝的前後有特殊規矩,現在就燒之前燃香祭拜亡魂,請他前來接收靈厝與金銀財寶衣物等,然後才引火由前落及庭院開始燃燒靈厝。火化時機的選擇上,採佛教儀式的在往生者出殯前一天,兼有普度的意義,道教或釋教儀式則在出殯當天,也有在做旬、對年、三年,或家人經濟許可時於忌日火化靈厝給予往生者,不一而足。較特殊的是大陳島移居臺灣的老人家,預燒紙厝給自己過世後用;金門人在每年的農曆二、八月天清氣朗的時候,會燒紙厝給往生的祖先「作功德」,也有人燒給未來的自己。

至燒化地點按吉祥方位排好靈厝組

燒化靈厝

結語

糊紙師傅認為「燒靈厝是向神明要東西,對父母報恩」,靈厝要儘量擬真,無論雕梁畫棟、勾心鬥角或美輪美奐,都要「五臟俱全」,神明才知道你要的是甚麼,紙厝的底座就是地基,要有一定的地基,到了陰間化形出來的房子才會穩固。透過整體隔間與裝飾、吉祥圖案與尺寸,讓上天知道這就是你所祈求的內容,「如其形」與「象其意」才好與神界溝通。而靈厝的房契是一種所有權的約定,子孫燒靈厝以及生活用品給祖先,認為可以因此增加祖先的財富,讓祖先有高樓華廈可居,生活順適美好,這是種報恩的心理。

現今環境保護法規沖激「燒化」的方式以及靈厝的大小,縱然如雙北人捨得花錢,雙北的紙厝不少人堅持傳統與完整,但面臨一個大問題:到哪裡燒?寸土寸金的都會區沒規劃出燒化空地,焚化爐的入口小,塞不下一組紙厝,焚化籠只放得進小型的,所以到河堤、到山邊燒,因此之故,會購買大型完整組紙厝的業主多半住郊區,而市區,多數人就交給殯儀館全權處理了。加上鬼神信仰觀念日漸淡薄中,導致靈厝市場急速萎縮。

也許,隨著思想觀念的變遷,這部份糊紙將可能成為過去式,成為博物館中的標本,但它背後所蘊藏的心理與宗教需求,在未來的社會中仍會繼續存在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民俗亂彈 撫慰人心:糊紙民俗與民間信仰的深層世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