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明的果菜拍賣制度 楊儒門:了解它打破它
推廣友善土地小農食材及推動消費者品嘗食材原味,楊儒門與好友設立「學農FOOD飯廳」。(記者蕭婷方攝)
〔記者蕭婷方/台北報導〕「坦白說,我就是扮黑臉,沒想過體制內大家會喜歡我,」新任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董事楊儒門穿著簡單駝色工作褲、夾腳拖,裡裡外外忙進忙出,與一般農友並無二致。論及台灣農產拍賣制度,他說:「只要有時間理解產銷制度,打破台灣不透明的果菜拍賣制度,一定可行!」
推廣小農食材 夥好友開飯館
為推廣友善土地小農食材及推動消費者品嘗食物原味,楊儒門與學學文創合作,在台北學學文創二樓設立「學農FOOD飯廳」,昨飯廳開幕,楊儒門表示,「學農FOOD飯廳」每季隨著時令而變換菜色,食材皆來自248農學市集長期合作友善耕作方式的小農。
發現蔬果產銷 處處都是問題
問及如何看待既有蔬果產銷過程,以及對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的願景,楊儒門認為,台灣自產蔬果僅占市場三成,顯見本土自耕蔬果「供不應求」,然而每年蔬果價格崩盤時,卻常聽到市場上有「供過於求」的檢討聲浪,顯示市場供需明明可以調節,卻處處都是問題。
坦白表示 不喜歡農會系統
「坦白說,我不喜歡農會系統」,楊儒門不諱言表示自己不滿舊有農產運銷平台,認為這些系統用縝密的手段,抹煞了農業精神,不但不尊重土地,還利用產銷制度控制市場。
他說,自己從「白米炸彈客」走向成立農夫市集,協助農友與消費者面對面分享「農經」,接下來又成立「農學園」,以商業手法進一步為農友打開產銷平台。隨著時間與大環境變化,打破傳統產銷體制的方法也不斷變化,楊儒門說,自己進入農產公司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它、然後打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