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林浮萍歸鄉 要當扎根向日葵

小林村滅村後,有日本人輾轉送來5884株向日葵,因為5884與日語「小林」發音近似。永遠向著陽光的「日光小林」,成為村民的自我期許。

小林村滅村後,有日本人輾轉送來5884株向日葵,因為5884與日語「小林」發音近似。永遠向著陽光的「日光小林」,成為村民的自我期許。

2011/08/08 06:00

記者黃佳琳/專題報導

大雨過後,總會出現日光!

當「家」已然消逝,小林村的遊子們如同浮萍一樣。兩年過去了,有人為了生計,繼續在外漂泊,但也有十多名年輕人回到組合屋,決意在此扎根。他們說:「哭,也要在一起哭,至少這裡有人真的能懂我!」

潘志豪離鄉打拚 哭了兩個月

廿四歲的潘志豪,是第一個回到小林村組合屋的年輕人。他十五歲離開小林村,在高雄市唸高職,服完兵役後,他做過服務業、建築業,就是沒想過回家鄉發展。潘志豪說,山上年輕人能幹的活不多,回來後根本無以為生。

父母早年離異,潘志豪的爸爸獨力養活他和兩個妹妹,無情的風災卻奪走了他父親的性命。為了讓妹妹們能有個「後頭厝」,潘志豪前年八月就回到了小林村,跟著重建會的人埋頭打拚。

「其實我出去工作過,但一離開組合屋,每天晚上都在哭!」潘志豪說,今年農曆過年後,他想到外頭多攢一些錢,當妹妹的後盾,但這個決定,卻讓他整整哭了兩個月。兩個月後,他再度回到組合屋和村民們一起生活,情緒也再次獲得穩定。

劉怡均嚴重失眠 回鄉治好心病

小林村長劉仁和的小女兒劉怡均,也在去年二月回到了組合屋,在小林村重建會擔任行政工作。廿八歲的劉怡均,原本在台北的百貨公司當櫃姐,原本可以倒頭就睡,災後卻嚴重失眠,她為了失眠的事去看心理醫生,當醫生知道她是小林村民,打算再進一步做深入的訪談療程時,她就逃開不敢再去看醫生了。

「還記得有一晚,幾個年輕人上完職訓局開設的培力課程後,聊到過去家裡的點點滴滴,大夥,就這麼哭了開來!」劉怡均說,回來這裡的年輕人,每個人都有類似的遭遇,彼此間有默契,不會刻意去提這些事,偶爾情緒來了,哭一哭,隔天也就沒事了。

王威凱為了爸爸 留下來打拚

風災中失去了母親和妹妹的王威凱,災難發生時,他在服役。退伍後,廿歲的王威凱才到IC工廠上班,掙的錢不多,但他還是咬著牙苦撐,因為「回來能幹嗎」?

後來,堂哥王民亮決定回來開設烘焙班,王威凱搬回來組合屋,跟著學習,但最近幾天,他又萌生了離開的念頭。

王威凱向王民亮提出辭意時,王民亮只淡淡的回了他一句:「我的爸爸如果還活在世上,外頭就算有金山、銀山,我也不會心動!」王威凱才知道,自己比同村的年輕人幸運,因為,他還有爸爸,這才決定留下來。

蔡松諭當領頭羊 扛起重建責任

小林重建會理事長蔡松諭算是這群年輕人的領頭羊,今年卅五歲的他,大學唸的是法律系,本來在台北律師事務所上班,風災後,他扛起全村重建的責任。

蔡松諭說,目前約有十五位廿、卅歲的小林遊子辭去外頭的工作,回到組合屋參加勞委會培力計畫所開設的課程。小林重建會也規劃出「農產品加工」、「媽媽廚房」、「行銷管理」三大項,讓回鄉的年輕人根據己身的興趣和專業投入課程。

「我也很希望小林村所有外出的年輕人都能回來工作,不用再像浮萍般漂泊!」蔡松諭說,以現階段來說,培力計畫能提供的名額已滿,郭台銘投資的永齡農場所提供的工作機會有限,但他相信,只要年輕人回來,小林村就有可能像向日葵花一樣,永遠向著日光。

哭也要在一起哭,哭完了自己擦乾眼淚,日子還是得過,但幸好,身邊還有你們懂。(記者黃佳琳攝)

哭也要在一起哭,哭完了自己擦乾眼淚,日子還是得過,但幸好,身邊還有你們懂。(記者黃佳琳攝)

前年10月小林組合屋完工後,像浮萍在外漂泊的小林遊子,陸續回到組合屋。

前年10月小林組合屋完工後,像浮萍在外漂泊的小林遊子,陸續回到組合屋。

王民亮(左)教導回村的年輕人製作麵包蛋糕,一起構築未來的夢想。

王民亮(左)教導回村的年輕人製作麵包蛋糕,一起構築未來的夢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