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農委會補助花博35億/稻農怨嘆不如拿來收購公糧

昨天好天氣,吸引許多民眾參觀花博,拍照留念。(記者王敏為攝)

昨天好天氣,吸引許多民眾參觀花博,拍照留念。(記者王敏為攝)

2010/11/09 06:00

錢都花在硬體設備 無益花卉產業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農委會補助北市花博三十五.二七億元,佔整體花博經費近四成,這筆錢卻全數用在硬體設施上,對花卉產業助益有限。如果拿這筆錢向全台二萬戶花農買花,每戶可增加十七.六萬元的收益,台灣第一次辦花博,花農卻完全不知道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

農委會書面報告指出,花博整體經濟效益超過一一○億元,三十五億補助款中,有十億元要用來採購切花、苗圃、盆花類等,但是農糧署長陳文德更坦承,花博真正用來買花的經費,其實只有約六到八億元,亦即對花農的助益連十億都不到。

農糧署:分年補助 不會排擠其他預算

台北市議員清查認為,花博經費超過一百四十億,但是市府宣稱花博經費約九十五億元,陳文德指出,農委會目前已補助二十八.五億餘元,剩餘的將在一○一至一○三年分年補助。農委會是中央政府補助花博窗口,補助款是從經建會擴大公共建設經費而來,就是專門補助花博之用,並非從農委會內部挪用,不會排擠到其他農業預算。他強調花博致力開發花卉外銷市場,未來效益一定會出現。

立委潘孟安從農委會補助細目發現,這些補助款全用來興建展館、硬體設施與遊客交通設施等,並沒有用來買花,十億元的產業效益還是官員「塗脂抹粉」才包裝出來的虛胖結果,花卉產業是農委會主管業務,花了大錢卻無益花農與產業,根本說不過去。

潘孟安說,農委會對風災補助錙銖必較,今年稻穀價格慘跌,農民抱怨「八斤稻穀只能換一包菸」,農委會更是束手無策,卻把有限經費用來大方補助花博,勢必排擠真正農業縣市的農業預算,例如舉辦多年的屏東縣熱帶農業博覽會,農委會一毛也沒給,大小眼差很多。

台灣農民收入極微,每年每公頃農田平均十萬元的收益,每戶平均耕作面積一.一公頃,年收入十一萬元左右,昨天稻穀價格每公斤十九元,比去年同期下跌八%,如果花博補助款用來增加公糧收購,以計畫收購價每公斤二十三元計算,可增加十五.三萬公噸公糧收購,等於是一萬兩千名稻農的年產量。即使把花博補助款直接補助稻農,也可讓二十二萬七千戶稻農每年再多一.五萬元收入,錢雖不多,卻已達農民全年收益的一成五,不無小補。

此外,市價與計畫收購的公糧價格每公斤差四元,以農民今年二期作平均每公頃產量五一三○公斤來說,如果農民的稻穀全採計畫收購,比賣給糧商收益可多二萬元。 不過,農委會的計畫收購每公頃僅能收購一四四○公斤,如剩下賣給糧商,與全部計畫收購,相差一萬四千餘元。

學者:應爭取讓農民免費參觀

彰化縣芬園花卉產銷班第一班班長張洲府指出,花博籌辦之初,他被找去開過三次會,當時還要他準備熱帶梅、水蜜桃與櫻花,結果花博都開幕了,根本沒跟他買。得過神農獎的他認為,台北花博只行銷台北,但花卉產地並非在台北,政府真要辦花博,應要辦「台灣」花博才對。

中興大學名譽教授吳明敏說,農委會花了大筆補助款,應該爭取讓所有農民都能免費參觀,而不是花農觀摩還要收門票。花博應把遊客帶到彰化、南投等花卉產地,不該在冬季濕冷的台北舉辦,不但得經常換花,還要大量施肥,根本無法兼顧生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