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人愛排隊 集體背書最夠力

2010/10/16 06:00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為什麼台灣人特別愛排隊搶熱潮?過去十二年來,從「葡式蛋撻」、「Hello Kitty」、「甜甜圈」到上週的阪急百貨開幕,台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排隊塞爆街頭的大事件,學者認為排隊熱潮呈現的是消費主義的「從眾」現象,消費大眾在追求欲望滿足的過程,還是需要參考集體指標。

Yahoo!奇摩就上週四日本知名國民服裝品牌開幕造成的排龍人潮進行民調指出,網友印象最深的排隊事件前三名為「Hello Kitty」、「葡式蛋撻」和「甜甜圈」。

網友津津樂道的一九九八年「葡式蛋撻」風潮,當時全台大街小巷都在排隊等剛烤出爐的蛋撻,由藝人彭偉華、董至成帶頭的「開蛋撻店」熱潮更是瘋狂,巔峰時全台一個月要吃掉兩百萬個蛋撻。

隔年,麥當勞推出「戀愛麥語」Hello Kitty玩偶,也一度萬人空巷,原價六十九元的玩偶,轉手可賣上千元,從此開啟台灣「可愛行銷」的風潮。

沉寂了五年之後,二○○四年由統一Mister Donuts掀起甜甜圈旋風,意外創造了一個新的甜點市場,創下顧客不惜排隊七小時,只為買個甜甜圈的盛況。

日前,iPhone4選在凌晨開賣,前日下午就已出現人潮,電信三雄出動五百名服務人員疏導,全台近一萬人夜未眠;Uniqlo則是先在臉書上發動虛擬排隊活動,參與人次超過五十萬,而後台北實體店面開幕,狂吸七千人次入場消費。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何東洪分析,媒體大量報導的刺激下,排隊熱潮呈現的是消費主義下的「從眾」現象,是一種「看到大家有、所以自己也想要有」的心理,滿足的是外在物質慾望,而非實際需要,買的時候不覺得空虛,真正的空虛時常產生在買完之後。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認為,台灣社會正逐漸從「大眾」走向「分眾」,但弔詭的是,在想要享受分眾的品味時,卻依舊得透過集體大眾化的形式,顯然民眾自信心還是不夠,無法不在乎別人眼光,還是需要參考其他指標。

何東洪說,慾望永遠填滿不了,但會以其他方式取代或轉移。李明璁說,排隊慾望很難克服,因為欠缺的本身就是慾望的核心,也很難避免排不到失落,他甚至於認為「失落本身也是一種快感」,才會驅動下次排隊的動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