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深山護士 工作得和死神賽跑

這批護理年資約30年的護理人員,是部落居民的靠山。(記者侯千絹攝)

這批護理年資約30年的護理人員,是部落居民的靠山。(記者侯千絹攝)

2010/10/10 06:00

〔記者侯千絹/屏東報導〕「每次上班都得和死神賽跑!」颱風一來總成孤島的屏東縣霧台鄉裡,有群醫護人員常得在斷水斷電的夜裡摸黑出勤。一次次逃難般下山撿回一命,卻又一次次搭直升機重返部落,因為他們是部落的依靠。

常斷水斷電 得摸黑出勤

颱風來襲,霧台對外交通總是中斷,編制的兩名醫師和十名護士、工友和司機各一名,他們共同的經驗是被山壁掉落的石頭追著跑,一回醫療車後輪剛過,車後頭的路基立刻坍方。有一次醫療車真的被落石砸中,車上人人嚇得腿軟。

山上辛苦 每年有人請調

在霧台服務九年的護士李玉香,有回風災被困在山上,路況太糟只得棄車,光著腳在泥濘中步行,雙手硬拉著繩索才能一步一步走下山,從白天走到黑夜,靠著微弱且一閃即逝的閃電辨路,當時心想:「如果死在山上,誰會知道呢?」下山後有種死裡逃生的感受。

山上工作辛苦,有人每年都填寫調動申請書,但單靠微薄的山地加給,根本沒人願意上山,所以只好年復一年做下去。有三名資深護理人員則是一做三十年,為的是守護家鄉。

已是阿嬤級的護理長巴秀美在霧台鄉衛生所剛滿三十年。她說,在深山服務就得做到全方位,早年騎著腳踏車一家接一家地照顧慢性病人,有時還得幫忙接生,曾經有回半夜摸黑到另一個部落去接生。

接生急救 統統難不倒

在霧台當了三十年護士的趙秋香說,有次颱風道路中斷,整個衛生所只剩她一人,正巧碰到一名婦女全身痙攣,當晚停電,靠著醫囑進行各種處置不見效,病患狀況危急加上溪水稍退,多位壯漢聯手將病婦送到橋頭,再以人力接駁送到對岸支援的救護車,才順利送下山救回婦人一命。

在霧台工作二十八年的陳美花說,早年山區是石頭路,坐板車上山,道路顛簸,坐得心驚膽戰。如今因道路經常遇強風大雨中斷,換坐直升機上山,但一上班就是六、七天,好幾次因為沒水沒電,只能煮白飯配罐頭。

長期相處,資深護理人員與族人建立起如家人般情感。巴秀美說,山上老人不敢跟子女講的心事都會告訴她,常搬出家裡最好的東西與她分享。

趙秋香看著村民幫忙她背著沉甸甸的醫療包,心中盡是感激。陳美花則說,山上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還是選擇留在部落裡。

風災不斷 卻沒意外險

不過,護理人員感嘆,這幾年風災不斷,卻連額外的意外險或危險津貼都沒有,希望上級能夠給第一線衝鋒陷陣的醫護人員多些保障。

伊拉橋是霧台對外唯一通道,從去年以來斷斷修修無數次,護理人員每經此地膽戰心驚。(記者侯千絹攝)

伊拉橋是霧台對外唯一通道,從去年以來斷斷修修無數次,護理人員每經此地膽戰心驚。(記者侯千絹攝)

護理長巴秀美(左)經常走入部落推動健康營造。(記者侯千絹攝)

護理長巴秀美(左)經常走入部落推動健康營造。(記者侯千絹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