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縮小.房變矮 南港生技園區打造濕地
目前位於二○二兵工廠內的人工滯洪池,未來將與三重埔埤塘串連,濕地面積逾四公頃。(記者湯佳玲攝)
人工濕地 達四公頃
〔記者湯佳玲、許紹軒、徐義平、陳璟民/台北報導〕曾因濕地開發引發外界質疑的台北市南港二○二兵工廠上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中央研究院重新做出規劃,把人工滯洪池和三重埔埤塘串連,未來濕地面積達四公頃多,佔園區開發面積近一半,並規劃生物廊道,且地上物建築面積將縮小三分之一以上,從原先的五萬八千坪縮到三萬七千坪,計畫一週內提交環保署審查。
國防部二○二兵工廠面積共一百八十五公頃,其中生技研究園區計畫佔地約二十五.三一公頃,中研院規劃開發其中九.六公頃,其餘十五.七一公頃不開發。不過因作家張曉風跪求馬總統不要開發兵工廠濕地,保留台北最後一片肺葉,引發外界對生技園區開發的高度關注。
中研院前日召開院區環境評估規劃小組會議,以完整集水區一百三十一公頃作為水理計算基礎,決議將民國九十三年施作佔一公頃的人工滯洪池與園區外一旁的三重埔埤塘串連,可調節的水量為先前的兩倍,串連後的人工濕地面積有四公頃之多,佔園區開發面積近一半,並以自然溪流的生態渠道,取代現有三條光禿禿的水泥渠道。
環境規劃上也建立「隱密生態核心區」,針對陸域維管束植物、陸域動物和水域生物提供自由遷徙的生物廊道,維繫生物多樣性棲地並且復育原生物種。
開發面積 縮小1/3
院區建築物也做了「瘦身」規劃,中研院副院長王惠鈞表示,地上物面積從原先的五萬八千坪縮小到三萬七千坪,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北側建物的育成中心、生技中心、核心主題研究中心仍然維持四十公尺樓高,但東側的生醫轉譯中心及食品藥物管理局,樓高從原先的四十公尺降低為三十公尺,降低高度的考量在於減少風切效應及對鄰近住宅的壓迫感。
生態專家 肯定規劃
中研院資深生態專家陳章波肯定新的環境規劃兼具生技發展和環保需求,他認為中研院採高標準做出「量體縮減」、「綠地」與「社會教育」等方向規劃,應該可以順利通過環保署審查;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重申,除了九.六公頃的開發規劃外,其他園區則全數不開發。
至於兵工廠其餘一百六十公頃面積要如何使用?軍方表示,配合政府將兵工廠遷出都會區的政策,「被動」釋出土地,目前全案處於停頓狀態;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長丁育群表示,自市長郝龍斌宣示暫緩開發後,沒有任何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