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訪》刁國棟:3D研發冠全球 缺內容及整合

工研院電光所副所長刁國棟。(記者張忠義攝)

工研院電光所副所長刁國棟。(記者張忠義攝)

2010/01/25 06:00

記者黃以敬/專訪

原本只是一條鋼絲吊掛著一個演員,經由一百二十部「立體攝影機」 環繞三百六十度的拍攝,超大記憶體電腦的動畫活化,透過240hz、超快速變換的LCD顯示器投射,再藉由奈米高分子畫質,潘朵拉星球的納美亞戰士駕馭飛鳥俯衝出螢幕、千軍萬馬般令人震撼的畫面,栩栩如生地送到全球數億觀眾面前…。

金獎大導演詹姆士.柯麥隆耗費高達三億美元,拍出全球第一部真人全3D電影阿凡達,不僅即將刷新影史最高票房紀錄,更宣告3D科技時代來臨!

「二○一○年可說是3D元年,將是人類視覺感官的全面革新。」3D產業互動影像顯示產業聯盟會長、工研院電光所副所長刁國棟強調,這是數位科技產業的全新一代商機,台灣身為全球3C電子產品製造主要國家,政府必須出面整合、引導產業方向,才能在這股3D洪流中搶得先機。

全新技術 將帶動3C革命

問:透過3D電影「阿凡達」的成功,3D技術會有什麼樣的發展性?

答:以前黑白電影帶進黑白電視、彩色電影帶進彩色電視,平面電視再走向高畫質;現在的3D研發,只能說是3D的黑白時代,還要戴偏光眼鏡,預計五年內就會進入第二階段,將是不戴眼鏡、裸視就可自然接收到3D影像的全面普及化。

但很多人還會問, 既然是3D立體, 為什麼不同位置的人,看到的阿凡達3D影像卻是一樣的, 不能像實際物體會看到不同面?因此,3D技術勢必會進入第三階段,比照實際物體「立體化」,坐在不同位置的人,將可看到3D影像前、後、左、右三百六十度不同面向,畫面拍攝必須更細分三百六十倍、顯示器投射及變換速度要快三百六十倍以上,螢幕解析度也要夠、多視域multivision分子必須更細,都是很大挑戰。全世界都在努力,但這種「3D影像立體化」技術,預估十年內就可以看到。

阿凡達導演柯麥隆就是一個技術追求者。他拍一部電影要等十四年,就是要等所有科技技術成熟,3D攝影、3D顯示器到電腦存取技術的提升,面板顯示度夠、電腦存取傳輸速度更快,LCD變換投射速度可達120hz到240hz,夠快到足以讓3D畫面穩定流暢地呈現。

這個3D技術升級不會只是在電影院,而會複製帶進每個家庭,電影工業將會帶領全球消費性電子產業的全新革命。

問:研究機構Display Bank曾預估,二○一五年3D顯示器市場將超過一百六十億美元(約五一二○億台幣),產業準備狀況如何?商機何在?

答:工研院估計過,未來3D立體顯示器市場每年平均可成長九十五% ,尤其二○一五年後,3D電視、3D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開始普及,爆發力會更大!估計今年,可能會有十%至二十%就是3D電視,Sony更宣告,兩年內出貨的五台電視中就有兩台會是3D、預計3D產品全球營收將超過一兆日圓(約一百一十五億美元以上)。日前美國消費電子展(CES),更出現「藍光3D電視」, 藍光將是讓3D畫面更提升的一大助手。而所有CD、LCD面板、平板顯示器、電漿顯示器技術都可搭3D便車而大發利市。

搶先卡位 政府要趕快行動

問:這場全球研發及產業競爭中,台灣的利基及優勢何在?

答:除了南韓,台灣是全球第二大面板製造國, 已在第一階段有領先優勢;至於第二階段裸眼3D技術,「台灣絕對有競爭力,甚至有全球第一的研發實力。」

台灣不僅早有裸眼3D技術,今年花博會就會有十二座裸眼的3D顯示器展出;裸眼3D影像商機,應可先從數位看板、數位相框、廣告顯示器切入,要搶眼、短時間吸引人的注意力,應該最早、最有商機。

工研院更已研發出可以自豪說是全球第一的「2D與3D並存技術」,儘管3D興起,未必現有2D設備技術都須消失,因為閱讀最舒服的還是2D,眼睛水晶體聚焦最容易。

相較於目前2D節目就是2D,3D電影就是全3D攝影畫面,工研院最新研發,在一螢幕中同時可看到2D及裸眼3D畫面,切割出來的3D視窗畫面,甚至可隨意放大、縮小及游移,今年就會公布這項技術。

例如在汽車廣告中,可以用獨立的3D畫面達到「搶眼」效果。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套系統,未來甚至可以上網,「internet資訊也可以3D化」,傳輸的網路畫面可以2D、3D並存且讀取,將是未來更大發展商機。宏碁去年已推出3D筆電,ODM業者更估計,五年內有3D功能的筆電市佔率就會達三成,台灣身為電腦業龍頭,這明顯是最大利基及優勢。

問:台灣具有硬體優勢及實力,軟體層面是否也到位?

答:3D軟體層面也逐步發展中,包括藍光3D影片、遊戲,甚至各國電視台已開播3D節目。美國體育電視台ESPN將於六月開播3D球賽,今年世界杯足球賽也將轉播全球首見的3D版足球賽。據了解,中華電信也即將推出3D Video on demand(影片隨選),讓觀眾可隨時看3D影片。

今年全球至少會有三十部3D電影推出,預計未來3D電影也會分級,讓觀眾可因應眼睛狀況選擇不同等級的3D影片。

台灣在3D技術前兩階段確實有競爭實力,但缺乏的是內容(content);以「阿凡達」為例,幾乎可說是虛擬世界的產品,納美亞人騎著飛鳥戰鬥的畫面,只是一個人掛在鋼絲上,一百二十部立體攝影機環繞拍攝,連納美亞人也是虛擬動畫,利用AR(Augmented Reality)擴充實境,把實境延伸到虛擬,七十五%都是電腦產生的虛境,不僅擷取動作、連人臉表情都細膩生動地模擬出來,把很多頂尖科技融入文化創意。

台灣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思維及手法須革新,人才也須培育, 文創產業與影像拍攝者必須結合,背後還須有無線、有線電視傳播系統及廣告業界的支持。

問:台灣下一步該怎麼做?要如何立足全球3D舞台?

答:相較於美國以好萊塢為首的娛樂產業,南韓把3D列為「國家級產業」,以創意+技術,從開發、製造、生產、流通、消費形成一個產業鏈;日本業界更推出各種產品,Sony就號稱要靠藍光及3D電視拿回全球第一。

最缺內容 更要建立新思維

台灣有足以傲視全球的3D技術,重要的是這些研發實力必須整合、更集中發揮出來。政府須給產業更多指導方向,目前政府訂為明星產業的醫療生技產業,其實就可與3D結合,內視鏡若3D化,醫師可更清楚看到器官立體影像,大幅提升手術成功率。

3D技術影響及運用範圍其實相當龐大,只待政府作整合帶動,台灣是靠3C產業起家,必須把握時間、投注更多關注及整體規劃,絕對不能放棄這個下一代的明星產業商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