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種苗場、民團合作 成功繁殖178個台灣小米品系

種苗場和慈心基金會一起推動台灣小米種原保存。
(記者楊媛婷攝)

種苗場和慈心基金會一起推動台灣小米種原保存。 (記者楊媛婷攝)

2024/08/21 05:30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小米是台灣原民重要作物之一,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偕慈心基金會合作,近四年成功繁殖更新一七八個小米品系,提升小米種子品質與發芽率,已讓八十二個小米品系的八成種子回歸部落種植,有二成種子保存在種原庫。

原民豐年祭不可或缺的作物就是小米,具有文化祭儀重要意義,受缺工、改種其他更高價作物等影響,栽種面積呈現逐年減少趨勢。種苗場副研究員羅英妃表示,小米栽種面積從二○○三年的四六三.二四公頃,降低到二○二二年的九十一.四二公頃,主要栽種在屏東、台東等原鄉區域,隨栽種面積減少,農民保存的經濟種原也越少,甚至所保存的種原平均發芽率低於五成,導致遺傳歧異度降低。

種苗場和慈心基金會合作在花東、屏東等原鄉,收集二一六個部落小米品系,目前已成功繁殖更新一七八個小米品系。

種苗場場長張定霖表示,小米屬環境適應性強作物,很容易變異,A地小米很難移到B地種植,導致很多小米經濟種原隨農民不再種植而消失,目前種苗場的小米種原都由部落農民提供,可保存在倉儲冷藏庫至少十年以上,該場也在台東金峰鄉、花蓮光復鄉建立當地種原保種圃,經種苗場育種技術繁殖後,大部分再讓農民帶回栽種。

位於花蓮馬太鞍部落的瑪布隆農場負責人柯春伎表示,部落小米幾乎快要消失,近年豐年祭時使用的小米往往都要從其他縣市購買,甚至有時只能買進口小米,她認為若讓祖靈只能吃外地或進口生產的小米會不高興,三年前起心動念投入小米栽種、協助種原保存,目前已找回七種花蓮當地的小米種原,今年部落的豐年祭也使用在地生產的小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