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屏東》可可產業鏈助攻 巧克力屢獲國際大獎

精磨後調溫中的國產可可。(高雄區農改場提供)

精磨後調溫中的國產可可。(高雄區農改場提供)

2023/10/26 05:30

高雄農改場建立栽種到成品製作 一條龍作業 屏東創造黑金

〔記者葉永騫/屏東報導〕台灣巧克力業者近年在有巧克力界奧斯卡獎之稱的「ICA(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世界巧克力大賽」屢獲佳績,今年更在亞太區競賽中獲五金四十四銀三十四銅,得獎數名列第一,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表示,台灣可可產業從栽種到成品製作建立產業鏈「Tree to Bar」,在國際發揚光大,已成為台灣重要產業。

自1922年引進爪哇種子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長戴順發表示,巧克力是由可可果莢內的可可豆經過加工生產而來,台灣自一九二二年開始,從印尼爪哇輸入種子試種,近年巧克力產業鏈蓬勃發展,屏東地區栽種可可的農民日益增加,可可是熱帶植物,性喜高溫多濕,樹齡四到五年後即可生產可可豆,管理良好的果園能採收廿五到卅年。

生產、加工、製成一手包辦

高雄農改場表示,可可產業鏈可分為生產(包括去除果莢、發酵及曬乾)、初級加工(烘焙、壓碎脫殼及輾磨)及製成產品三部分;台灣的巧克力由業者或農民直接使用在地生產的新鮮可可果莢,自行控制進行發酵及曬乾等工作,以一條龍的生產方式,從栽種到成品製作一手包辦,發展出「Tree to Bar」的可可產業經營模式,成為台灣特色,並培養出各項達人,屢屢在國際大賽中獲獎,讓台灣在國際巧克力產業及市上大放異彩。

屏東種植最多 農戶逾百家

屏東縣政府指出,屏東縣可可種植面積居全國台各縣市之冠,面積有二百多公頃,全縣可可農戶有一百多戶,巧克力品牌卅二家,可可莊園則超過五家以上,屏東可可產業的興起,活化了農村經濟,巧克力業者以莊園化型態經營,不斷精進製造技術,讓老農村獲得新生,而且「越在地,越國際」。

發酵後,晾曬中的可可豆。(高雄區農改場提供)

發酵後,晾曬中的可可豆。(高雄區農改場提供)

巧克力是由可可果莢內的可可豆加工而來,圖為結實纍纍的可可樹。(高雄區農改場提供)

巧克力是由可可果莢內的可可豆加工而來,圖為結實纍纍的可可樹。(高雄區農改場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