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若跟進心理健康假 家長:難請假陪伴
教育部正研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假的可行性,因未成年涉及父母請假陪伴問題,家長多持保留態度(資料照)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正研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假的可行性,因未成年涉及父母請假陪伴問題,而高中生請假攸關在校成績又掛勾升學,校長、教師和家長團體多持保留態度。教育部學特司長吳林輝表示,會持續溝通以凝聚共識。支持的家長團體及專家認為政府可藉此接住有需要的孩子,受訪中小學生們也支持心理假。
諮商心理師林上能表示,有些中小學生遇到情緒困擾或生活難題時,需要時間消化沈澱,但被上學和補習等現實逼迫,沒有機會沈澱心情,惡性循環下去,各種適應困難恐接連出現,可試辦一學期上限三天,且配套啟動學校三級輔導系統,才能不漏接有需要的學生。
北市大安國中一名學生表示,國三面對會考壓力大,心理假有其必要;北市大龍國小一名學生也認同,心理假不是病假,是維護健康心靈之基本權益。
不過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信務指出,中小學生未成年,仍由家長照顧,學校導師和專任輔導老師,以及巡迴心理師和社工師均可提供協助,心理假恐不適用中小學生。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請假需家長同意,心理假恐造成親子或學校與家長間更多的衝突。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陪伴傾聽及輔導應重於放假。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則表態支持,認為可讓家長和學生正視心理不舒服狀況,甚至接住壓力來源是家長的學生。高雄市中山高中校長林香吟表示,高中生有課業、情感、家庭等多重壓力,需要心理健康假調適,可比照生理假以月為單位計算,依請假天數檢附需要的證明文件。
桃園市教育局長劉仲成表示,心理假立意甚好,但要研議配套如天數限制、學生學習成績及學籍管理規範等;台中市教育局長蔣偉民認為可試辦一學期一天;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也表示一學期可試辦上限三天,但台南市教育局長鄭新輝認為應先確認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