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接錯洗腎管線 醫界:有感染風險
血液透析流程圖(記者吳亮儀整理)
自來水含雜質、微生物 不宜直接接觸血液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台大醫院發生給洗腎患者錯接自來水管線的醫療疏失,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指出,類似的管路接錯意外事件在許多國家都曾發生,歐美也有案例,但次數很少。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朱柏齡說,他聽過國內一些醫療院所也有發生過類似事件,只是媒體沒有報導出來,但後來狀況如何就不清楚了。
歐美也發生過 但次數很少
功能正常的腎臟能過濾血液中的水分與身體廢物,最後成為尿液排出體外。若腎臟功能變差,體內會堆積過多液體、電解質、廢物,那就對身體有害、稱為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可能逐漸演變為最嚴重等級「末期腎病變」,此時腎功能剩不到原本的十%,很難替身體排出廢物及水分,只能依靠腎臟移植或洗腎幫忙移除。
朱柏齡說明,洗腎時,醫護人員會在患者身上的靜脈裝上導管,將血液導進人工腎臟中,透過滲透的原理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平衡電解質,再把乾淨的血液輸回體內。
洗腎需要人工腎臟機器、濃縮透析液與RO逆滲透水。朱柏齡解釋,由於每一次洗腎都得用到數十桶、甚至百桶透析液,相當占空間,因此多數醫療院所都會採用濃縮透析液,再以RO逆滲透水稀釋後使用,確保進入患者體內的水是乾淨的。朱柏齡表示,一般自來水就算含雜質或微生物,直接喝沒問題,因為胃酸可殺菌,但洗腎直接讓血液和自來水接觸時,有感染風險。
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認為,若接錯管路即時更正即可,若患者身體超過兩天才出狀況,應該是本身的慢性疾病造成。
台灣每年八萬多人洗腎,洗腎率世界第一,腎臟相關疾病每年花費健保四百多億元。醫師提醒,若發現尿液有泡泡、血色,腎功能恐有受損,也可觀察小腿,若有水腫就代表腎不好,有這些徵兆應及早就醫,請腎臟科醫師做血液及尿液檢查。
台大醫院近年醫療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