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麝香貓 首度「入鏡」恆春半島
學者認為四林社區適合兼顧保育及觀光的生態旅遊方式。(記者蔡宗憲攝)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屏東牡丹鄉四林社區及牡丹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團隊,日前以紅外線相機在當地山區拍攝到一隻麝香貓。由於麝香貓屬於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動物,當地解說員決心全力捍衛珍貴的麝香貓棲地。
出沒牡丹鄉四林格山濕地
研究團隊調查,參考墾管處的哺乳動物研究報告,恆春半島過去幾乎沒有記錄到麝香貓蹤跡,只有民眾口述曾經目睹。這次在國家公園外的四林格山子母湖濕地附近發現,是首度以影像記錄其身影,顯示四林格山濕地除了水資源保護外,更是當地山區野生動物重要的水源與活動空間,極具保育價值。
麝香貓在國內並不常見,南投特生中心指出,大多數接獲通報個案是民眾撿到的幼體,成體則幾乎只有野外調查時、利用紅外線攝影機才拍攝得到。今年七月,苗栗縣通霄鎮民在家後方廢棄的水泥蓄水池裡,發現一隻受困麝香貓,已予野放。
規劃衝擊較小生態旅遊
牡丹鄉鄉長陳英銘表示,營建署依據濕地保育法公告為四林格山地方級暫定濕地,當地解說員經近五十個小時的培訓,在真理大學團隊指導下,意外發現了麝香貓,未來除了肩負棲地保育任務外,並會規劃對環境衝擊較小的生態旅遊,避免民眾誤入珍貴生態棲地。
駐點協助社區的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中心組長莊孟憲指出,光在四林格山子母湖附近的區域,即記錄到一百六十二種維管束植物,有土樟、大葉楠、倒卵葉楠、恆春石斑木等特有種植物,還有台灣植物紅皮書易危等級的佐佐木氏灰木、南台灣黃岑等,堪稱是恆春半島的小型植物博物館。
此外,當地還記錄著人類發展歷史的石板屋遺址,以及探討日本人與原住民關係的四林格山事件,適合兼顧保育及歷史的生態旅遊。
屏東縣牡丹鄉四林社區決定全力捍衛麝香貓棲地。(記者蔡宗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