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喊話中央撥一定比例碳費 彭啓明:依照計畫補助
環境部長彭啓明、環境部次長施文真今天與媒體交流碳費等議題。(記者陳嘉怡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環境部估算後年正式收碳費後,粗估一年約可收到60億元;台中市長盧秀燕近日向中央喊話碳費8成給地方、雲林縣長張麗善則認為至少應5成留給地方。環境部長彭啓明今(17)日表示,碳排與空污是二件事,若按比例分新竹市可能會拿最多;且全世界的調適基金也非平均分配,只要地方提出好的計畫就會給予相關補助。
彭啓明表示,碳費徵收是為了接軌國際,把錢留在台灣執行減碳工作,環境部預估一年可能會收到60億元碳費,但距離現在還有18個月才會有第一筆錢進來;碳費收入將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預計年底前會完成「溫室氣體管理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草案修訂,之後會加速進行溫管基金管理會改組,討論碳費運用等議題。
彭啓明表示,很多縣市首長都跟他要碳費、建議要有一定比例的碳費給地方,但是依照財政紀律法規定,法規不得增訂固定經費或比率保障;而且碳排放與空污雖有關聯性,不過是2件事,並非碳排放量大的企業就是污染嚴重,例如很多科技產業因為用電導致碳排量很高,但其實空氣非常乾淨,若碳費按比例分,新竹市可能會拿最多。
彭啓明也提到,氣候變遷是全球性且在地化的議題,減碳必須重視區域性的調適,但不能侷限在區域性的減碳工作,如果用污染源所在地思考碳費比例和用途,可能會對一些弱勢族群產生排擠互斥現象,舉例全世界的氣候變遷調適基金若按照碳排量分配,碳排量低的吐瓦魯可能拿不到錢。他強調,只要地方政府提出很好的氣候變遷調適計畫,一定會優先補助,但全世界的調適基金都不是走平均分配路線。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也補充,目前既有制度都有相關預算支應防災,碳費是針對氣候變遷調適及研究;過去溫管基金無法補助一般工程,未來政府公共工程計畫也要考慮減碳,此部分將由行政院規劃。另針對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現在正與財政部及經濟部協調,是否比照歐盟向關稅、財稅部門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