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低估金山雨量? 鄭明典揭問題關鍵
山陀兒颱風造成金山地區嚴重水災。(資料照)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山陀兒颱風減弱為低氣壓後,仍為北台灣帶來嚴重降雨,金山更出現大淹水情況,近期有專家團隊與學者針對中央氣象署「是否低估雨量」一事進行討論。對此前氣象局局長鄭明典認為,小尺度天氣系統的預報本就有其限制存在,再加上以往金山淹水往例極少,未來應持續強化預報資料解讀與防災間的應用。
日前山陀兒颱風襲台,本月3日登陸、4日減弱為低氣壓後,仍為金山區帶來3小時250毫米的累積雨量,超越以往三芝區210毫米的致災性雨量紀錄,台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認為,這次中央氣象署明顯低估雨量,但也有學者認為,氣象署的系集模式本就有強降水信號出現,不認同低估雨量說法。
對於相關爭議,鄭明典解釋,降雨的過程非常複雜,本身就是很難預報的天氣資訊,再加上這次發生於金山的積雲對流尺度非常小,以目前氣象計算能力來說,還無法看到這樣個別的天氣系統,甚至觀測上也沒辦法掌握到這麼細部的變化,因此就小尺度的預報本身來說,就有其局限性存在。
鄭明典說,這幾年來中央氣象署的降水預報能力其實已經進步非常多,在2009年莫拉克颱風發生時,用電腦模式跑出來的降雨預報甚至都還不太能信,但現在12小時定量降雨預報的參考度已經很高了,且如果是大尺度的天氣系統預報,電腦模式的預報能力也會比較強一些。
對於「中央氣象署低估金山地區降雨量」一說,鄭明典直言,金山水災不是單純雨量預報的問題,中央氣象署做的系集預報中,確實有一些比較強的降雨信號,但金山淹水往例太少、位置又接近海邊,解讀這些訊號時,可能會推測雨水會馬上流入海中、不會在平地滯留,還是很難直接從降水聯想到淹水。
此外,鄭明典說,當時預報模式鎖推算出來的主要降雨區域是北海岸地區,同樣離海邊非常近,因此在氣象直覺上,縱使看到了,也很難聯想到致災情況,這次金山的水災起因於小尺度的天氣系統、發生在較小的範圍內,過去的範例實在太少。
鄭明典強調,氣象預報本身就有諸多變數,提供的預測值往往也都是「區間」而非「定值」,如何解讀這些預報資料、評估致災風險有多高,並及早加以防範,強化預報與防災之間的應用才是未來持續努力的方向,而非單純執著於高估或低估降雨數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