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當前咬不動 百家餐飲據點加入「質地調整飲食」行列
國內有超過100家餐飲業者和社區據點,響應國民健康署推動的「質地調整飲食」,提供可保持食物原型且能咬得動的美食。(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美食當前,牙口不好的族群往往只能「看得到,吃不到」,而牙口不好不單是銀髮族專利,像是牙齒矯正、兒童換牙等,都面臨食物質地的挑戰,目前國內有超過100家餐飲業者和社區據點,響應國民健康署推動的「質地調整飲食」,提供可保持食物原型且能咬得動的美食。
國健署指出,調查顯示,65歲以上長者中,有70.6%部分缺牙;21%長者覺得牙齒(包括裝假牙者)功能狀況不好,63.2%長者因為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的問題,限制吃東西的種類。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這不僅是「吃」的問題,更攸關長者的健康,嚴重者可能造成肌少症、衰弱等情形。為營造友善飲食環境,去年開始號召飯店、餐飲業、社區據點等,製作質地調整飲食,讓牙口不好的人能「咬得動、吃得下」。
福容飯店台北二館駐店總經理吳威德觀察,平均每4名顧客就有1名是長者,此外,也常有親子顧客會提出希望餐點能煮軟一點、切小口一點的要求,牙齒矯正的民眾也是潛在客群,「牙口問題從0到99歲都有!」,因此與國健署合作,推出質地調整飲食,口感較軟,但保持食物原狀的烹煮方法,讓牙口不好民眾不用再只吃又稀又稠的食物,可以繼續享受美食。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國健署參考國際作法、國人飲食習慣及依據實證基礎等,製作飲食調整飲食衛教手冊,在北、中、南徵選餐飲業者、社區據點授課,並定期派專人場勘,確保菜單研發符合標準。
福容飯店台北二館主廚卓紘諺分享,調整合適的質地飲食,要從食材選擇、處理方式及烹調時間著手,避開本身就難以軟爛的食材,處理時則要把握「去皮、去骨、去刺」原則,並將食材切到小於3公分,烹煮時可透過「燉、煮、蒸」來軟化食材。
羅素英說,目前全台已輔導超過100家餐飲業者等加入,未來將提供地圖,讓有需求民眾查詢。此外國健署也將業者、據點所設計的餐點彙集成中文、英文及印尼文版的「銀養的餐盤風景」美食期刊,搭配不同節慶推出應景料理供民眾參考。
福容飯店台北二館主廚卓紘諺分享,調整合適的質地飲食,可從食材選擇、處理方式及烹調時間著手,盡量將食材切到小於3公分,烹煮時則可透過「燉、煮、蒸」來軟化食材。(記者邱芷柔攝)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右)表示,食物質地不僅是「吃」的問題,更攸關長者的健康。(記者邱芷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