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海蟾蜍」危害本土生態及人畜 未登記飼養最高可罰5萬元

比成人手掌還大的海蟾蜍,捕捉移除時必須戴手套以防毒液噴濺皮膚。(台東縣府提供)

比成人手掌還大的海蟾蜍,捕捉移除時必須戴手套以防毒液噴濺皮膚。(台東縣府提供)

2022/06/09 12:05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繼綠鬣蜥之後,農委會再次公告修正「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1條第1項所定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種類」,將海蟾蜍列入,並已於111年4月15日生效,台東縣政府農業處提醒飼養者,必須於6月14日前完成登記備查,且不得再私下繁殖或買賣,違者處1萬元至5萬元罰鍰。

台東縣政府表示,海蟾蜍又稱「蔗蟾」,並非原產於台灣,過去許多國家為防治甘蔗、香蕉與其他經濟作物的各種不同害蟲,將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的海蟾蜍引入世界各地。

去年11月在南投草屯一處菜園發現野外族群,疑似為放生或寵物棄養個體在野外繁殖所致,為防止入侵情勢擴大,相關單位與保育團體志工已投入移除超過1600餘隻。

海蟾蜍因具有壽命長、適應力及繁殖力強,且會捕食小型野生動物,具大而明顯的毒腺(耳後腺)等特性,已發現在澳洲、菲律賓及日本等國家造成生態危害問題,而名列全球百大入侵種。此外,海蟾蜍所分泌之毒液毒性強,可造成捕食之天敵中毒死亡,若犬貓誤舔食,也可能發生致死現象,威脅生態及人畜安全,不可不慎。

農業處指出,台東縣目前為止雖尚無登記案申請,但仍提醒縣內飼養持有海蟾蜍之民眾,應盡速於6月14日截止期限前,攜帶相關申請書表及證明文件(飼主身分證明文件、可供辨識之動物照片及相關證明文件),向農業處畜產保育科申請並完成登記備查,以免受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