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50淨零路徑 綠色和平批「兩缺一低」恐成空談
國發會今日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總說明」,但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擔憂在國營事業收入不穩,又缺少有效碳定價的情況下,9千億淨零預算恐成空談。(彭博資料照)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國發會今日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總說明」,但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指出,這份淨零路徑隱藏著諸多問題,尤其是「兩缺一低」,缺預算、缺目標、低估成本,擔憂在國營事業收入不穩,又缺少有效碳定價的情況下,9千億淨零預算恐成空談。
國發會公布的淨零路徑指出,若要達到2050淨零排放,到2030年將新增近9千億的預算,其中主要靠國營事業(4400億)及新增計畫(3200億)作為主要預算來源。
但綠色和平指出,台灣多年來,國營事業的財務狀況都極為吃緊,光是台電今年1月稅前已虧損59億元,而中油到今年2月的累積虧損也已達600億元,逼近其資本額一半。
而新增計畫中包括《氣候變遷因應法》內的碳定價,則尚未提出任何法案供社會討論,距離正式開徵仍遙遙無期。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鄭楚忻認為,台灣目前淨零規劃可謂「糧草未足就想打仗」,在收入來源不穩定的情況下,就對未來支出畫下大餅。
綠色和平表示,有效碳定價的收入將是淨零最重要的支柱,但官員卻對拉高碳定價避而不談,阻絕了路徑中各項措施的推動誘因,「若淨零路徑沒有搭配足夠有效的碳定價,就像一艘精工雕琢但缺乏動力的大船,再華美也到不了目的地」。
綠色和平說,在這極不穩定的預算中,也嚴重低估了淨零所需的成本。首先是與民生相關的淨零生活預算僅分配到210億,若借鏡2020年韓國所提出的綠色新政,光是包含推動公共設施全面零耗能建築的民生相關轉型,5年內就須投資6.2兆韓元、相當於1500億新台幣,而台灣的淨零生活,還沒起步就已落後。
另外,備受矚目的碳捕捉技術雖分配到415億,但以國際能源總署(IEA)估算,目前碳補捉的成本難以看到下降趨勢,若要讓民間投資碳捕捉技術,相關碳定價需達每噸60至70美元才能勉強打平能源均化成本。綠色和平指出,僅僅415億的預算,恐只能用來抵減台灣年排放量的10%左右,且一年就用罄。
綠色和平也強調,在日韓爭相更新2030減碳目標的同時,台灣的淨零路徑卻對2030年減碳目標隻字未提;由公布的圖說看來,2030年對應的減碳目標僅10至20%,遠遠低於IPCC建議的45%。
綠色和平呼籲,淨零路徑必須要提升2030年的台灣減碳目標至45%,並從2023年開始徵收每噸300元的碳定價,每年以10%遞增,讓淨零路徑有足夠的預算與社會誘因去實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