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加碼開發伏流水+再生水 日增37.58萬噸水源
鳳山水資源中心。(記者陳文嬋攝)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高雄市水利局攜手水利署南水局持續開發水資源,將於旗山溪、荖濃溪匯流口興建伏流水,作為民生備援用水,並推動岡橋、楠梓2座水資源中心,總計日增37.58萬噸水源,穩定產業與民生用水。
高雄每日用水量約150萬噸,仰賴高屏堰取水,今年遭逢百年大旱,水利局與南水利署水局合力完成62口抗旱水井,總計可日出水13.58萬噸,已交由水公司使用,作為民生備援用水。
此外,高雄市已完成8座伏流水,最大日出水量共79萬噸,南水局將於旗山、荖濃溪匯流口推動伏流水工程,總經費8億元,日出水量10萬噸,預計明年設計施工、2024年底完工。
南水局並推動阿公店水庫越域排洪道活動堰工程,經費4900萬元,將於越域排洪道增設橡皮壩活動堰1座長40公尺、高1.8公尺,可於汛期末立起橡皮壩,增加水庫蓄水量300萬噸,預計今年底動工、明年底完工。
水利局催生岡橋、楠梓2座水資源中心,營建署補助經費1400萬元,將於今年底完成可行性評估,預計明年啟動招商,採BTO促參方式推動2廠,合計最大可日產8萬噸再生水,預估投入興建成本60多億元,力拚2025年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若加上鳳山水資源中心日出水4.5萬噸,以及今年底將完工的臨海水資源中心日出水3.3萬噸,未來可擴充達6萬噸,總計4座水資源中心可日產再生水18.5萬噸,以水公司統計高雄去年每日平均工業用水量44萬噸,屆時將近高雄工業用水量一半。
高雄將於旗山溪及荖濃溪匯流口,推動10萬噸伏流水工程,圖為高屏溪伏流水水質清澈。(記者陳文嬋攝)
鳳山水資源中心生產的再生水,水質比自來水更好。(記者陳文嬋攝)
臨海水資源中心將於今年底完工。(高雄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