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扛鋤頭挖溝壑 為石崀古道親自上樁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拿起鋤頭替石崀古道掘溝。(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今天是2020年最後1個週日,副總統賴清德應邀到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10鄰,跟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行政院政務顧問鄭朝方等,共同和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步道師們在石崀古道學習如何手作步道。只見他又是拿鋤頭挖溝壑,又是用工具把深埋在路基內的步道舊緣木挖出後更新親自上樁,再一手傳一手地就地取材用現場卵石、泥塊替新拓寬的步道打好基礎。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資深步道師李嘉智說,石崀古道全長約1、2公里,他們已經動員4次約至少80名志工,一起把舊路原來的陡坡變緩,也讓古道路面加寬。
他說所謂的手作步道,就是就地取材,用現地的石頭、木材開鑿、鋪路。副總統賴清德體驗手作部分長約12公尺,正是這條古道在這次手作計畫中的最後一哩路。
賴清德到場後先跟著步道師、志工們一起拿起鋤頭沿著舊路掘溝,接著再把現場砍下的杉木合力抬起放入溝壑當修整拓寬後的新路緣木。整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如何在「底面積」有限的傾斜土坡上,讓新緣木跟現場地勢完全妥穩「合體」卻很費事。
只見賴清德、楊長鎮合力一遍遍輪流挖掘,再搬抬、謀合直徑約10公分的緣木條,最終把舊緣木挖除後,總算像是「上梁」一樣,在志工們幫忙下讓新緣木落了地並釘上木樁,經鋪石、覆土而大功告成。
賴清德說,石崀步道過去曾是賽夏族等原民生活的範圍,當客家人遷徙進來後,便成了客家朋友從新竹北埔到苗栗南庄運送茶、樟腦、柑桔等商用,甚至婚嫁必經的重要道路。
由於這條古道曾是不同族群生活的地方,也是族群和解的地方,有一定的歷史意義,沿途又有雨林、各種農作物,走在這裡既能看到生態環境的美麗,也可以緬懷過去的歷史,特別是前述不同族群從接觸、衝突、和解到包容,這也是未來台灣應該有的情況。他希望這條古道未來能夠成為國人健康行走的重要步道。
這場由客委會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所主辦的「樟之細路石峎古道手作步道活動」,同行的還有峨眉鄉長王增忠、北埔鄉長莊明增以及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跟千里步道志工們。
縣長楊文科也在步道位於峨眉七星村10鄰入口處、1處近百年歷史的張氏清河堂老客家三合院跟鄉親一起歡迎賴清德,民眾以客家點心和峨眉有名的東方美人茶接待他。
賴清德有感而發說,國人的平均餘命增長了,卻有10%的歲月是不健康的過。當前國中生有4分之1體重過重問題,高中生過重的也有近3分之1,19歲以上的成人也有一半以上相同問題,表示國人重視醫療、和後期長照,卻忽略早期的健康促進。所以最近他和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共推「健康台灣、千里共行」活動,希望國人響應建立自己的運動習慣,不管是在千里步道上行走,或是游泳、打球等,國人健康了,台灣自然而然也會健康。
他說,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國人的平均餘命增長了,有80歲以上,但是我們不健康的年數卻有8.4歲,這表示國人平均有10%的歲月是不健康的狀態,不是臥病在床,就是坐輪椅行動不便或有其他的病痛。
另外他也從相關資料發現,體重過重的問題,在台灣的國中生有4分之1、高中生大概有將近3分之1、19歲以上的成人有2分之1以上。顯然國人重視醫療、重視後期的長期照顧,卻不重視早期的健康促進。
出身該村的客家電視台台長張壯謀說,石峎(shagˋ genˇ)2字意為「底層是一整塊岩層的山系」。石峎古道銜接北埔與峨眉,是當年北埔鄉親往竹塹南通南庄的「高速公路」上,不論是過年過節婚慶往來,或是上學串門子,都是生活中的重要道路。
客委會表示,他們從2017年開始串聯建置「樟之細路」,也把石崀古道納入主線(RSA27),總長約2.2公里,其中0.6公里屬於產業道路,剩下1.6公里則是古道。賴清德參與手作步道的點,就在過清河堂約1公里處,往同村9鄰方向約1公里多處,繼續往前可以連接上北埔鄉的冷泉風景區。
副總統賴清德替新鋪好的緣木釘樁。(記者黃美珠攝)
副總統賴清德(中)在政院政務顧問鄭朝方(左)、資深步道師李嘉智(右)幫忙下抬起新的緣木準備舖設。(記者黃美珠攝)
副總統賴清德(左2)今天到新竹縣峨眉鄉石崀古道體驗手作步道前,聽取資深步道師李嘉智(前右)的講解。(記者黃美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