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考古也能很3D 史前3D工作坊首度移師台南

南科考古館今舉辦3D工作坊,讓學員實際操作3D攝影。(南科考古館提供)

南科考古館今舉辦3D工作坊,讓學員實際操作3D攝影。(南科考古館提供)

2020/12/07 13:10

〔記者萬于甄/台南報導〕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為有效推廣與發展3D科技在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應用,今在南科考古館舉辦3D工作坊,也是首度移師台南,讓參與學員掌握3D攝影測量的技術,並由史前館提供雲端3D運算平台,讓學員可自行在雲端平台進行3D建模。

南科考古館表示,史前館台東本館為國內第一個擁有3D實驗室的博物館,同時也是一坐行動3D實驗室,此次3D工作坊有別以往文化與科技的主題,新增「共享」的概念,期望大家一起利用3D技術,保存重要文化資產數位資料後,透過網路可與公眾共同分享。

「文化╳科技╳共享攝影測量技術3D工作坊」主要內容是讓學員能有效學習與掌握攝影測量的技術,並在史前館提供雲端3D運算平台下,讓大家自行於雲端平台進行3D建模,有別過去由講者在台上進行學術性質的3D技術演說,此次讓學員也能自行動手建模。

史前館助理研究員葉長庚說,雲端3D運算平台只要使用者上傳攝影測量作業過程所拍攝的照片,即可自行進行運算,等待雲端系統的運算結果出爐後,再上網瀏覽建模完成後的3D模型,此次參與的學員皆可以獲得相當的帳號權限,針對自己有興趣的物件進行3D數位化。

南科考古館提到,近年來史前館不僅利用3D技術進行文物數位典藏,也進一步應用在文物修復、實物展示等推動,就連考古遺址的調查也可利用空拍進行3D建模;南科考古館也針對人骨或墓葬使用3D掃描後的列印品展示,相信未來3D科技應用在博物館會有更多發揮機會。

學員透過史前館3D實驗室雲端平台,實際進行3D建模。(南科考古館提供)

學員透過史前館3D實驗室雲端平台,實際進行3D建模。(南科考古館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