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標! 今年PM2.5紅色警示站日數降幅達7成

PM2.5紅色警戒站日數逐年降低。(圖由環保署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空污議題人人關心,環保署今公佈2018年空氣品質監測統計結果,細懸浮微粒(PM2.5)紅色警示全國站日數降幅達到7成,遠遠超過設定目標,其中中部紅色警示站日數比率降幅達5成5,為全國最高。時間拉長至近5年,各項污染物除臭氧(O3)以外均逐年下降,不過環保署也提到,長期氣象條件變化趨勢對空品不利,會持續加強污染管制。
中部降幅5成5 全國最高
環保署先前針對PM2.5污染,以2015年997次站日數為基準年,訂定PM2.5紅色警示(每立方公尺54微克以上)站日數每年降低1成,至明年降低5成,今年目標經估算為698次站日數,但在環保署公佈數據中,僅有282次站日數,降幅達7成已遠遠超過所訂目標,更超過明年目標。
統計資料也提到,從空品區PM2.5不良日數比率來看,不管是橘色提醒(每立方公尺35微克以上)還是紅色警示,除北部或竹苗今年較去年略有上升,一般所認為空品較差的西部各區,均呈現下降態勢。中部近5年降幅有9成2、與去年相比下降5成5,雲嘉南近5年降幅有8成、與去年相比下降2成1,高屏近5年降幅有7成3、與去年相比下降4成2。
環保署解釋,空氣品質與氣候條件息息相關,近30年氣象資料顯示西半部風速有遞減趨勢,而近10年資料也可發現接近地面有逆溫垂直結構,這表示大氣垂直結構更加穩定,上述2種狀況都不利污染物擴散;從降雨方面來看,今年包括北部、竹苗等區降雨天數都較去年減少,空品因此受到影響,至於中部以南等區降雨天數較去年增加,搭配污染管制措施,空品改善較顯著。
綜合來說,全國測站近5年各種污染物PM2.5、PM10、SO2、NO2都呈現下降趨勢,只有O3呈現高低起伏,且今年較去年略增。以O3 8小時不良日數比率來看,橘色警示比率在各空品區都較去年上升,紅色警示比率則是除北部及高屏外,其他都較去年上升。環保署說,這顯示高濃度臭氧比率有所下降,但中高濃度臭氧比率上升,臭氧污染防制仍會持續努力。

環保署與氣象局說明空品與天氣型態關係。(記者楊綿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