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同一成語不同解釋 教育又挨批

2009/06/14 17:3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三隻小豬」話題曾讓當時的教育部長杜正勝被叮得滿頭包,但教育部在網路上提供的字典仍未改善,民眾抱怨教育部沒有做好統一工作,導致同一詞彙有多種解釋,從「重編國語辭典」和「成語典」可分別查到不同答案。

教育部在成語典中解釋「美人魚」為「在水中游泳的美麗女人」,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中,「美人魚」卻成為「海牛」、「儒艮」的別名;以《伊索寓言》裡「鳥獸與蝙蝠」的故事為例,成語典中「蝙蝠」被比喻為立場騎牆的人,但重編的國語辭典裡,蝙蝠只是「動物名」。

事實上,教育部網路版對於「三隻小豬」的解釋仍查得到,目前解釋為「借指多用心、不偷懶,才能有最堅固的成就。」還輔以造句「我們要記取三隻小豬的教訓,今天既然要建橋,就要建最堅固的橋。」提供民眾參考。有學生甚至故意模仿成語典的範例「照樣造句」,諷刺教育部:「教育部要記取三隻小豬的教訓,今天既然要編辭典,就要編最好的辭典。」

教育部成語典編輯委員前召集人李鍌解釋,編輯委員會花了三年收錄5000則成語,另有266個從電影小說等內容中延伸的「參考語料」,雖不宜視為成語,仍有參考價值,既然蒐集來了,「丟棄可惜」,就提供民眾寫作用。但國文老師普遍認為,教育部在編列字典時應說辭統一,不管讀音或解釋都該一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