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眼見不一定為憑!》醫學研究結果 不能直接推論致病關鍵

2022/11/04 05:30

學者提醒,研究發現,特定物質暴露與失智之間有高度的關聯性,並不能直接推論成造成失智的成因,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扮演極重要角色;圖為情境照。(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李正達

眼見為憑,是我們每天生活高度依賴的生理功能,例如:買東西時找的錢一定得親眼確認,或是新冠病毒PCR檢測陽性時,才相信自己被感染,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眼見為憑的概念,是醫學研究初期能進展的重要推手,但只對了一半,真相是否真為心中所推測的因果關係,必須小心求證。

舉例來說,1984年澳洲病理學家在100位患者的胃鏡鏡檢切片中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幾乎存在於所有胃炎或潰瘍患者的腸胃道切片中,才推測出胃潰瘍疾患是由特定細菌所造成(也就是幽門螺旋桿菌與胃潰瘍之間有所關聯),然而,真正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會造成胃潰瘍疾病,是後來科學家拿自己當實驗品,吃進去幽門螺旋桿菌,結果造成嚴重的胃潰瘍,並且成功地以抗生素治療,才證實了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潰瘍疾病的兇手。

勿做出過度或錯誤推論

運用眼見為憑的概念在醫學研究結果的解讀上,常常讓人做出過度或錯誤的推論。像是近來筆者在看診時常被患者問到一些因為醫學研究報導而衍生出讓人擔心害怕、睡不著覺的問題,像是「醫師,我還能吃維他命D跟鈣片嗎?最新研究不是說會失智?」「醫師,我曾經打過腦部顯影劑,是不是比別人多了兩倍失智風險?」

雖然這些資料庫或大數據的研究報告可能都發表在高分的學術期刊,未來可能也有相當高的引用率,然而,這些研究的結果多半只是發現特定物質暴露與失智之間有高度的關聯性,並不能直接推論成造成失智的成因。其實,需要使用到活性維生素D患者本身的疾病(例如:副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是腎臟疾病)可能才是造成失智風險增加此現象的主因。

同樣地,需要用到顯影劑的潛在臨床疾病(像是腦血管問題),可能才是臨床上造成失智的元兇。此外,患者是否有長期用藥、疾病的診斷是否確實、實驗設計的細節等,也都可能是影響研究結果的關鍵。

也因此,在醫學研究上,常常眼見為憑的結果不能直接推論為疾病的致病關鍵,只能說兩者之間可能有所關聯,另一方面,眼不見也不代表一定沒有問題,因為有時關鍵是發生在過程當中、不見得被你看到,以小心求證真相的心態,才能找出致病的關鍵。

也因此,「眼見不一定為憑」,以這個角度及心態來解讀研究結果、來體驗生活,除了更接近事實的真相,人人也都能當個真正的生活科學家。

(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及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