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天冷膝蓋卡小心關節炎! 中醫:按壓3穴位舒筋健膝

2023/10/18 07:32

中醫師表示,膝關節炎在中醫學稱為痹證、歷節、濕痺、著痺、熱痺等,原因是年老體弱、筋脈失養或風寒濕邪入侵、阻斷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秋天早晚溫差大,在走路時覺得膝蓋卡卡,小心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徵兆!中醫師彭溫雅表示,膝關節炎在中醫學稱為痹證、歷節、濕痺、著痺、熱痺等,原因是年老體弱、筋脈失養或風寒濕邪入侵、阻斷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因此,建議日常可按壓外關、陽溪、陽陵泉等穴,有助疏泄肝膽、清利濕熱、舒筋健膝。

彭溫雅在臉書粉專「彭溫雅醫師」發文指出,站立或行走時,膝蓋要承受的重量約為體重的2倍,跑步、爬樓梯時則高達4倍,所以體重超標的女性,比標準體重者,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高出4倍,男性則高出5倍,全台灣平均約每6.5人就有1人有關節疼痛問題。

彭溫雅表示,關節炎的發生與本身體質、氣候條件、生活作息有密切的關係,不論是外因風、寒、濕、熱之邪,或久居潮濕之地,或貪涼露宿,睡臥當風,或暴雨澆淋,嚴寒內侵;或因內因正氣虧虛,衛外不固,或勞欲過度,精氣虧損,或年老體弱,肝腎不足,肢體筋脈失養,或病後、產後氣血不足,皮膚腠理空虛,都有可能引起痹症。

彭溫雅強調,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所言:「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三者合邪則為風濕熱痹。以下為關節炎的4證型:

●風邪引起的「行痹」:特點是關節游走疼痛,治法為袪風通絡、散寒除濕;

●寒邪引起的「痛痹」:特點是疼痛固定、劇烈,治法為溫經散寒、袪風除濕;

●濕邪引起的「著痹」:特點是肌膚麻木,肢體關節重著,治法為除濕通絡、袪風散寒。

●風寒濕三邪合併引起的「風濕熱痹」:特點是關節灼熱紅腫、發熱、脈數,治法為清熱通絡、袪風除濕。

急、慢性關節痛 中醫對證治療

彭溫雅表示,一旦痹證日久,常出現痰瘀阻絡,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等病變,治療時則應扶正袪邪,標本兼顧,透過中醫改善體質,也可以幫助擺脫疼痛。臨床上需要補益氣血、滋養肝腎時,常用大防風湯、十全大補湯等。

彭溫雅接著說,急性期的關節疼痛,中醫會以針灸、熱療藥洗或推拿的方式來治療,若是慢性或長期反覆關節疼痛,除了針灸以外,還會輔助貼藥膏、按摩、刮痧、推拿或中藥湯劑等,甚至透過傷科手法,讓關節矯正回正常的角度,以減緩關節疼痛。

彭溫雅提醒,除了對證治療外,日常也可按壓陽陵泉、陽溪、外關等穴位,每次可按壓5秒、每回20次,每天數回,平時按壓可緩解疼痛症狀,若局部單一關節特別不舒服則需加強熱敷及按摩次數,或需解決原本的體質因素,才能避免天氣一變,關節就變氣象台的窘境。

膝蓋、腿腳不適 按壓陽陵泉穴

彭溫雅表示,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部,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約為膝下二寸處。小腿外側面為「陽」;腓骨頭突起處如「陵」,故稱為陽陵,「陽陵泉穴」屬膽經,是經絡的八大會穴之一,為全身筋的功能、精氣會聚點,具有疏泄肝膽、清利濕熱、舒筋健膝之效,對抽筋、筋骨僵硬、酸痛也有幫助。

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部,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約為膝下二寸處。(圖取自彭溫雅臉書粉專)

手指、大拇趾關節痠痛 按壓陽溪穴

彭溫雅指出,陽溪穴位於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起時,在伸拇短肌肌腱與伸拇長肌肌腱之間的凹陷中,屬大腸經,有疏通氣血,通經去瘀的作用,穴位位於手腕處,對於因為做家事或打電腦所造成的手腕痠痛,或周圍軟組織的疾病,有很好的改善疼痛效果。

陽溪穴位於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起時,在伸拇短肌肌腱與伸拇長肌肌腱之間的凹陷中。(圖取自彭溫雅臉書粉專)

肩頸、腰椎不舒服 可按壓外關穴

彭溫雅說,外關穴位於腕背橫紋上兩寸,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絡穴及八脈交會穴之一,也就是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經氣相通的八個特定穴的之一,作用就像一個控制疼痛的總閘門,因為經絡阻塞造成的疼痛,例如坐骨神經痛、肩痛、腰痛、脅肋痛等,都可以透過按壓外關穴清熱解表,通經活絡。

外關穴位於腕背橫紋上兩寸,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絡穴及八脈交會穴之,也就是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經氣相通的八個特定穴的之一。(圖取自彭溫雅臉書粉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