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防腸癌別驚慌 醫:注意排便習慣、定期健檢免除癌症風險

2023/05/20 15:44

醫師表示,大腸癌引起的排便改變,來自於活躍癌細胞對腸道的刺激,使得腸道像發炎一樣蠕動增快、造成腹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大腸癌發生率多年列居之首,每年還是有人忽略警訊、錯過預防時機,有的則是放大警訊、自己嚇自己。對此,醫師呼籲民眾,別急別慌張,只要多注意日常排便習慣改變,包含便秘、腹瀉、排不出來就要注意,以及定時健檢和攝取足量蔬果,才能免除大腸癌的疑慮和風險。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鍾雲霓在臉書粉專「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發文指出,常見的排便習慣改變,包括本來排便順暢的變便秘;本來排便穩定的變腹瀉;本來排便好好的,現在有便意、想排便排不出來。排便習慣改變最常見的情況有腸道功能問題(便秘或腸胃發炎)、痔瘡、大腸癌。

鍾雲霓表示,大腸癌引起的排便改變,來自於活躍癌細胞對腸道的刺激,使得腸道像發炎一樣蠕動增快、造成腹瀉;這個腹瀉會反覆發生,而且會伴隨著帶黏液的出血。隨著癌腫瘤團塊越長越大,最後會堵住腸道,反而從容易腹瀉,變成便秘。在這個不算短的演變過程中,常會伴隨病人食欲變差、體重減輕、甚至會有不明原因的貧血。

但鍾雲霓說,等這些腸道症狀都發生時,腫瘤細胞通常都長得很大了。千金難買早知道。這也是醫師一直提倡,不要只「看有症狀才就醫」,要先定時定期做大腸相關健康檢查。

大腸鏡檢不是年年要做

鍾雲霓強調,最直接的大腸預防檢查是大腸鏡。國健署一般建議,50歲以上的國人,可以考慮做人生第1次大腸鏡。但大腸鏡檢不是年年要做,因為大腸長個息肉需要6-8年,息肉變壞需要2-3年,所以如果做過第一次是正常的,3-5年檢查一次就好;甚至正常了一陣子之後,再拉長年限至5-8年一次,都能免除大腸癌的疑慮和風險。

鍾雲霓進一步說,平時最常見的排便習慣改變狀況跟腸道菌種和功能有關,可以試著高纖飲食、多喝水、觀察兩週。如果狀況改善了,就能先安個心,代表遇上的是腸道蠕動功能問題。另外,多攝取纖維是預防便秘、痔瘡和養好菌的根本方法。

日常定時健檢、蔬果足量

鍾雲霓表示,攝取纖維質是個數學題,如果單就纖維質攝取量而言,吃同樣份量的「花椰菜、菠菜、空心菜、地瓜葉」,纖維質量是「高麗菜、萵苣、娃娃菜」的2倍。若食量有限,一定要挑纖維量高的吃,才能事半功倍。

鍾雲霓提醒,腸道本來就會跟著我們成長變老,女性朋友也可能因為壓力或荷爾蒙問題更容易有排便習慣變動的狀況。所以,莫急莫慌莫害怕,定時健檢、蔬果足量,腸道肛門自然長保安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