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 中醫推2藥湯:舒緩疼痛與變形不適

2022/12/03 16:29

中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手腳關節,如手指、手腕、手肘、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常因骨骼受破壞,導致四肢關節腫痛,長期下來使得關節變形等症狀。易明中醫診所院長楊斯宇表示,若想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帶來的疼痛與變形的不適,中醫會以「桂枝芍藥知母湯」及「烏頭湯」等2個藥治療,若到了後期,出現關節的變形與僵直,中醫就會在藥物治療期間加入一些「化痰」、「化瘀」的中藥。

楊斯宇在臉書粉專「易明中醫診所」發文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1種慢性,且長期影響多關節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可能會隨年齡不斷加重,全身任何關節都可能受到影響;疾病發作期可發生於所有年紀,根據文獻統計以中年女性發生的機率為最高。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幫助並保護身體免於發生感染和疾病。

但當人體免疫失衡,會將關節滑膜視為外來物,進而產生抗體攻擊導致發炎,大部分是關節周邊的組織,讓包覆關節的滑液發炎、腫脹、疼痛,釋出傷害組織的化學物質,包括骨骼、軟骨、韌帶、肌腱都會造成影響。除了關節外,甚至心臟、肺、腎臟、肝臟、肌肉、眼睛、淋巴腺都可能被侵犯而造成損傷,造成全身性的併發症與影響。

好發於手腳關節 導致活動不便

楊斯宇表示,最常見症狀為對稱性的手部關節腫脹疼痛,在不活動的狀態下,患者常會感覺到無力與疲倦感,活動後可稍微改善;尤其清晨剛睡醒時,特別容易感覺關節僵硬(晨僵),且會持續超過1小時以上。

楊斯宇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手腳關節,如手指、手腕、手肘、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初始症狀是關節紅、熱、腫、痛、按壓時疼痛、活動不便;若不及時治療,最終軟骨、硬骨會被破壞,導致關節變形或病變。

此病如果未妥善控制,也會侵犯其他器官。如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肺臟(肺動脈高壓、細支氣管炎、肺部結節、肺纖維化、肋膜炎,肺炎)、眼睛(乾眼症、鞏膜炎)、血管(動脈炎、血管炎、周邊神經病變)。

中醫以2藥湯 緩解疼痛與變形不適

楊斯宇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之「痹證」,可見於中醫醫書「歷節病」、「骨痹」等篇章中,是筋骨出狀況導致疼痛。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功能失調導致「風寒濕熱」邪氣侵襲筋骨關節,而致關節腫脹變形,如同病名裡面有「風濕」二字,中醫觀察此疾病發作的形式為多關節(風)、關節腫脹(濕)、關節紅熱(熱)、關節僵硬活動不良(寒),所以命名時才稱之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楊斯宇表示,在東漢張仲景醫師《金匱要略》,記錄著「歷節病」的治療歷史:「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楊斯宇進一步說,以上兩段敘述,皆提及「歷節病」的症狀,例如諸肢節(很多關節)疼痛、腳腫(腳的關節腫脹)、不可屈伸(關節沒辦法彎曲)、疼痛(關節疼痛),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時的症狀非常相似,中醫以桂枝芍藥知母湯、烏頭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均可緩解疼痛與變形的不適,也改善患者心情。

楊斯宇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疏於治療,到了疾病後期,會出現關節的變形與僵直。中醫認為這是因為經絡的「痰瘀阻滯」,必須在藥物治療期間加入一些化痰、化瘀的中藥,如半夏、白芥子、僵蠶、地龍、桃仁、紅花、丹參、赤芍等,避免關節不可逆的變形。

初期積極治療 能改善生活品質

楊斯宇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無法完全治癒,在疾病的初期積極治療,生活品質傾向越好。雖然需要長期服藥,但病情穩定仍有減藥的可能;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一些誘發因子,如感染、溫濕度、荷爾蒙變化、壓力、二手菸,保持生活作息正常、心情愉悅、定期回診、規律服藥、適度運動,努力學習與疾病共存,是對抗發炎、調整身心與免疫力的不二法門。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