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冬夏保養品大不同

2022/05/02 12:52

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大片紅疹、脫屑,食藥署建議,要注意飲食及避開生活中容易觸發的因子。(資料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又溼又熱是令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適的天氣型態。食藥署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除了幼童外,成人也會受到影響,需注意飲食、環境、及皮膚清潔、保養用品。

食藥署食藥署在臉書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與「食藥好文網」發文分享,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醫師陳俊仁指出,約有5-20%的兒童曾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其中90%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約有7成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父母,也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症狀,可能是患者基因突變,造成皮膚的結構缺損所致。如果起疹合併出現發炎現象,會變紅或是出現膿包,需及時對症用藥。

陳俊仁進一步表示,2歲以前的孩童,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身體外側,除了穿尿布的區域以外,常見臉上及頭皮,出現泛紅、乾癢及脫屑等情況,嚴重者還會流出組織液。而2歲之後的孩童好發在關節內側,如,脖子、手肘的前側、手腕、膝蓋後側,皮膚會因為苔蘚化變得很粗糙,因而出現色素沉積。

陳俊仁提醒,在後天環境和食物誘發方面,病患要避開會造成惡化的因素,如食物、吸入性的過敏原如,塵蹣、黴菌、花粉、動物皮屑;流汗;刺激物,像是,含皂鹼的洗劑、香水、羽毛、羊毛、化粧品。

食藥署也建議,在食物方面,要避開本身會過敏的食物,像是花生、堅果、巧克力、帶殼海鮮、魚、牛奶、蛋,其次是避開富含「組織胺」或誘發「組織胺」釋放的食物,如:肉類、香腸、火腿、魚類、乳製品、醃漬或罐頭食物、酒精類食物、番茄醬或香料、茄子、南瓜、香蕉、鳳梨、柑橘類水果等食物,以免組織胺造成皮膚搔癢,若再繼續攝取會誘發過敏的食物,可能會讓症狀惡化。

異位性皮膚炎泡澡助改善

陳俊仁指出,有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害怕泡澡,或者有「用淋浴方式洗澡愈快愈好」的錯誤觀念,其實只要避免用太熱的水洗澡(低於攝氏40度)即可,若泡澡反而可以讓皮膚吸飽水分,有助於保濕,只要用清水、含燕麥的沐浴乳,或敏感肌膚專用的產品洗澡,再少量沐浴乳清潔、避免搔抓即可。

在盥洗的水溫方面,介於攝氏33-38度,洗澡時間約15分鐘左右,洗好後千萬別用毛巾摩擦身體,只要把多餘的水分拍乾,不要全部擦乾,讓皮膚保有濕度,再塗上保濕產品即可,但若皮膚症狀嚴重,需要塗抹類固醇藥膏或是其他藥物時,需先塗抹藥物,間隔15-30分鐘後再塗上保濕劑。

冬天用乳霜夏天塗乳意保濕

陳俊仁指出,選對保濕產品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照顧很重要,保濕劑可分成乳液(Lotion)、凝膠(Gels)、乳霜(Creams)、油膏(Ointments)。乳液是水跟乾粉混合而成,保濕性較差,凝膠則加了揮發性酒精,會造成皮膚乾燥,不太適合,至於乳霜跟油膏的基底是油,保濕性較好,缺點是有時會毛孔阻塞,造成毛囊發炎。

陳俊仁建議夏季可塗抹乳液,冬天可以用乳霜或油膏等較保濕的產品,並按身體部位不同使用,身體較乾燥的部位使用油膏,輕症部位則塗乳液或乳霜,至於保濕劑的選擇方面,最好是無香精和添加劑的產品,而綿羊油、馬油等含動物性脂肪成分的產品,誘發過敏的機率比植物性脂肪高,仍要視每個人不同的膚質,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食藥署提醒,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時,醫師常會使用口服或外用抗組織胺、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需長期服用,有些家長會擔心藥物副作用不讓孩子吃,反而讓患童不停搔抓使病情惡化,食藥署強調,只要做好保濕並配合醫師正確給藥,無需過度擔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