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放美萊豬 進口量不增反降
本報資料照。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在立法院公聽會中說明,今年進口豬肉比去年同期少三十三%,可見標示產地有利國產豬的競爭力。農委會更舉例,日本開放萊豬後,美豬進口量逐年下降,進口佔比也下降,可見開放後進口量不見得會增加。
我今年進口豬肉減33%
台灣豬肉進口量今年出現減少趨勢,一到九月冷凍豬肉進口量四萬三六七一公噸,比去年同期六萬五四四○公噸,減少三分之一。陳吉仲分析,進口豬肉主要作加工,且要標示產地來源國,很多食品大廠反而希望用國產豬肉。
產地標示有利國產豬
陳吉仲以日本為例說明,開放萊劑美豬,進口量未必特別提高。日本二○○五年開放美萊豬及內臟進口,第一年進口量是二十九.五萬公噸,去年降到二十六.五萬公噸,占進口豬肉比率由三十三%降到二十七%,每人每年美豬消費量從二.五公斤降到二.二公斤。
豬肉外銷可望逾3000噸
台灣豬肉外銷量則相對可望再提高。陳吉仲指出,台灣豬肉因為從口蹄疫區除名,還擋下非洲豬瘟,今年到八月底,生鮮豬肉和加工品出口已超過二千三百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四十%,今年年底前可望超過三千公噸,透過出口有效調整養豬產銷,就能反映拍賣市場合理價格。
另一方面,農委會前主委、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名譽教授陳保基昨日指出,乙型受體素在二○○六年經農委會公告為動物禁藥,依動物用藥管理法第五條規定,禁止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衛福部卻訂定美豬美牛進口許可的殘留量,是不合法的。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回應表示,依據動物用藥殘留標準第三條規定,農委會沒有核准的動物用藥,還是可以訂定進口肉品殘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