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物專訪】何平卸下李行鋼鐵心 《行影.不離》記錄台灣電影教父至親.摯愛.至痛

何平機動參與李行的行程,有時拿手機就要拍。(記者潘少棠攝)

記者賀靜賢/專訪

導演李行今年8月辭世,以其生平為主題的紀錄片《行影.不離》,上個月以金馬國際影展閉幕片登場,意外成了對他的遙望和紀念。《行影.不離》由台藝大電影系所教授、導演何平執導,距離1999年他替李行拍攝的首部紀錄片《李行和他的行李》已逾20年;何平由猶豫、接下任務到完成耗費3年半,讓李行首度卸下鋼鐵般的心志,深談人生至親、摯愛和至痛。

《行影.不離》在今年金馬國際影展進行世界首映,也是李行的遺願。(何平提供)

●二拍紀錄片/機動捕捉 溫馨細節●

何平因為李行親自邀約,克服了「一件事不想做兩次」的掙扎,決定貼身記錄李行更私人和內心的一面。他形容自己這3年對於李行的大大小小行程是「無役不與」,有時正式出機、有時只用手機,總之時機對了,就拍。這樣的機動性,讓何平捕捉到許多溫馨感人的細節;片中李行一次在吃飯席間興之所至,爆料太太當年追求者眾卻選擇了最窮的他、公開示愛「我愛妳」還遭太太虧「生平第一次聽到」,逗笑許多人。「那次我就坐李導演對面,舉著手機拍了20多分鐘,手都快斷了」何平笑說。

●影以載道/6個章節 一生一志●

《行影.不離》以「她與我」、「家與我」、「電影與我」、「行影不離」、「命運與我」和「原鄉與我」共6個章節呈現,雖然輪廓清晰,但何平承認以李行成就之豐碩,加上年事高,對於究竟該從何處拍起、該用什麼觀點呈現、該如何自大量素材中擷取精華……都在腦中反覆思索許久。他自謙「在過程中邊拍、邊學、邊思考」,最後決定「讓李行自己說自己」,並專注描繪「李行如何用一生來告訴我們,做一件事,尤其藝術這件事,必須像跑馬拉松,一旦開始,就要跑完全程」。

李行和太太的感情非常好,圖為結婚十週年時的照片。(何平提供)

●大師風範/尊重拍攝 從未關切●

何平說,李行確實身體力行,「前半生創作電影,後半生服務電影,拄著拐杖都要做」,但他也知道紀錄片絕不能淪歌功頌德,「要活生生呈現一個人,也應該要有爭議一面」;因此除了訪談熟識李行的圈內人如李安、朱延平等,他也尋訪了「曾經與李行在信念或生活紀律上不同的人」,無奈對方都拒絕往事重提,是一個遺憾。

何平並未透露這些預期「反方」的身分,只說:「李導演很認真,有時脾氣很大,但罵完人會道歉,被他罵過的人,都很尊敬他。」小野就在片中自爆與李行吵過架的往事。至於身為電影教父,李行是否曾在拍攝中「關切」過或對任何問題保留?何平說:「Never!真的一次都沒有!」

李行在紀錄片中談到車禍身亡的獨子李顯一,仍然十分堅強。(何平提供)

●至痛無淚/兒子離世 媳孫失聯●

何平也透露,其實前年就曾在大銀幕放過80分鐘完整版,李行也不看;現今的版本在李行過世後才問世,何平略帶感傷:「也許李導演也期待在這個場合(金馬閉幕)看吧,但我在想,如果他看了,會不會太難過呢?」片中,何平的鏡頭隨著李行前往獨子李顯一的骨灰安厝地;李行談及兒子1996年發生車禍的前一天與他和妻子聚餐、車禍後他守在醫院並送走兒子、兒子骨灰慘遭祝融二度被焚,以及媳婦帶著孩子返美,自此音訊全無…。

何平記得在拍攝時,旁人都不知哭了好幾回,李行還是穩重道來,令人佩服又心疼。至於媳婦究竟為何失聯?何平承認當時雖有再「挖下去」的念頭,「但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故事,外人還是保持風度吧!」據悉,李行辭世後,孫子主動聯繫,也已成家了。

何平3年半前第一次出機,就是李氏家族過年祭祀;金馬首映當天,除了臥病在床的李行太太,第三、四代多達20名家族成員都來了。李家人有給予什麼反饋嗎?何平笑而不答,他只說,《行影.不離》原本就不是展現他個人風格的作品,而是內容的傳真,「我們都盡力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