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八田與一的兩張臉—嘉南大圳艱辛上眼尾 ◎謝金魚

附圖二:《圳流百年》書影(謝金魚提供)

文◎謝金魚 圖◎謝金魚提供

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記者劉婉君攝)

前年5月,我去了一趟金澤。

附圖一:八田與一 1910-1920(謝金魚提供)

台灣觀光客愛去合掌村與黑部立山,金澤是去合掌村的必經之地,已經有不少台灣人造訪此地,但這些景點都不是我此行關注的焦點。

附圖三:八田與一 1940(謝金魚提供)

飛機降落在小松機場前,我和友人已收到簡短郵件「已聯繫好了,請到近江町的仙桃餐廳來找我」。

「仙桃」是金澤最知名的中華料理,也是金澤著名的近江町海鮮市場改建後,唯一受邀進駐的非日本料理。喜氣洋洋、熱鬧開朗的感覺,就像日本常見的中華餐廳,但玄關放著好幾本關於八田與一、嘉南大圳…等日治台灣的著作,餐廳牆上更懸掛著一幅幅台灣的照片。

發信給我們的人,正是仙桃餐廳的老闆高仙桃阿姨,她同時也是石川縣台灣華僑總會(簡稱台僑會)的會長,來自高雄、個頭嬌小的她,似乎把南國的熱情也帶到了北陸。她招呼我們坐下,同時又問問隔壁桌剛來日本學體育的台灣男孩是否適應環境了,然後拿著啤酒到裡面包廂向客人介紹台灣有哪裡好吃好玩。初次見面,卻好像認識了一輩子那樣親切。過了尖峰時刻,她才坐下來,告訴我們明天將帶我們去看看八田與一的老家花園村,與嘉南大圳工程的見證者、畫家伊東哲的家人。

石川縣台僑會多日人 都因八田與一結緣

在隔天去花園村的路上,我們問起仙桃阿姨擔任會長的因緣,心想既然有組織,應該當地有很多台灣人吧?阿姨卻說,石川縣境內的台灣人其實不到百人,台僑會的成員中,一半以上都不是台灣人,而是對台灣友善的日本人,他們之所以認同台灣、願意加入台僑會,有些是因為他們的家人或祖先參與過嘉南大圳等大型建築工事,回返日本後,仍然掛念著台灣,這樣的心意也延續至今,一聽說有人想訪談伊東家與八田與一的故事,就有好幾位跳出來幫忙聯繫、甚至陪著我們一起前去。

車子來到伊東家的老宅,從明治時代屹立至今的老屋是和洋混合式的建築,兼具著待客、儲藏與起居的功能,如今是伊東平隆博士與夫人退休後的住所,按照輩分,伊東博士是八田與一的曾姪孫,伊東與八田家住得很近,又是姻親,十分親密。

伊東博士的叔公伊東哲,曾是備受矚目的畫壇新星,因為遭受不白之冤,不得不離開東京,此時,一直如兄長般關心著伊東家的八田與一,從遙遠的台灣伸出了溫暖的手,將伊東哲接到嘉南平原,讓他在南國的豔陽之下,以畫作見證了嘉南大圳的誕生。

嘉南大圳前後兩樣情 壯年英氣中年疲憊

伊東博士拿出了許多照片與書信,其中,也有年輕時的八田與一,他穿著一身文官的制服,袖口的台字肩章顯示這是他在台灣總督府任職時的照片(見附圖一),大約就是1910-1920之間所拍攝的,當時他才20多歲,剛從大學畢業,招牌的國字臉上看不出一絲皺紋,眼神溫和堅定地望著前方。

那時的他,受到師友們的激勵,一心要在台灣做出一番事業,他的雄心壯志甚至常被嘲笑為「狂言的八田」,然而,北陸男兒的倔強讓他幹什麼都一心一意,在最近剛出版的《圳流百年》(見附圖二)一書中提到,當他的上司為了搪塞嘉義地方官而命他去隨便考察、敷衍一下就好,他卻過於認真地研究出了改變嘉南平原農業體質的工程方案,就是嘉南大圳的前身「官佃溪埤圳計畫」。

嘉南大圳一開始就波折不斷,先是計畫過於龐大、經費無法支應,但是當日本本土因缺糧而產生暴動後,嘉南大圳計畫才告起死回生。然而,八田設計的工法並非當時技術可以完全應付得來的,又遭受過無數次的質疑,在古川勝三的《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中,有一年的春假之前,有美國專家寫了厚厚的調查報告來「打臉」,八田與一的假日全都耗在翻譯這份報告跟寫辯駁的報告。而且自始至終,這些質疑都不曾斷絕。在工程中,也遇過工安意外、經費短缺而停工資遣…,有許多次都是可能走不下去的危機,但終究在無比的耐心、溝通、堅持與忍讓中度過了。

從1920年開工到1930年完工,10年之中,嘉南大圳一路走走停停、曲曲折折,就算通水之後,也面對著水租過高、績效是否太低…等指責,然而,嘉南大圳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平原,將看天田慢慢地變成了可以耕種的田地。嘉南大圳的經驗,在八田與一的生命中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在大圳完工後的10年,他留下了另一張照片(見附圖三)寄給遠在家鄉的伊東家。

此時的他,頭髮已然花白,眉眼與嘴邊也都有了明顯可見的紋路,目光似乎有著難以言說的疲倦,此時的他是台灣總督府工程技術上的第一人,但在二戰的陰影下,台灣與日本的人民也一樣遭受著痛苦。就在這張照片拍攝之後的隔年,八田與一被派往南洋進行開發的官員同行,座船在東海附近被擊沉,八田也因此罹難。消息傳回金澤,伊東一族自然也十分感傷。

台日情感無關殖民 百年老宅手痕保存

不管是八田與一,或同樣出身金澤、設計了白冷圳的磯田謙雄,還有無數有名無名的日本人,他們並不只是抱著「殖民者」的心態來到台灣,而是都想為這塊土地傾注心力,他們以此為榮,也改變了台灣。那天的訪問中,伊東博士說了許多故事,在那座百年老宅中、在那些被仔細保存下來的信件、畫作與老照片中,飽含著伊東與八田家對於台灣的深情,因為這份深情,促使伊東博士踏入了台僑會舉辦的攝影展,由此與現代的台灣產生連結,認識了更多與他一樣、祖先曾有過台灣經驗的日本人,透過台僑會的努力,也會有更多人由此認識台灣、親近台灣。(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